作物生长环境大豆
一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全部
一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
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
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
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 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最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
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 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
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 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 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 落荚数增多。
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 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
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 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
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 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 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
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二)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
1.种子萌发特点 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在种子发芽时需吸收比本身重 l—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
2.幼苗生长特点 发芽时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子叶出土后即展开,经阳光照射由黄转绿,开始光合作用。胚芽继续生长,第一对单叶展开,这时幼苗具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在生产中大豆第一个节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标。
植株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往往第一节间过长,茎秆细,苗弱发育不良。如遇这种情况应及早间苗、破土散墒,防止幼苗徒长。 幼茎继续生长,第一复叶出现,称为三时期。接着第二片 复叶出现,当第二复叶展平时,大豆已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
所以在大豆第一对单叶出现到第二复叶展平这段时间里,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间苗、定苗,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防治病虫害,为大豆丰产打好基础。
3.花芽分化特点 大豆出苗后25—35天开始花芽分化,复叶出现2—3片之后,主茎基部的第一、二节首先有枝芽分化,条件适宜就形成分枝,上部腋芽成为花芽。
下部分枝多且粗壮,有利增加单株产量。 花芽分化期,植株生长快,叶片数迅速增加,植株高度可达成株的 l/2,主茎变粗,分枝形成,根系继续扩大。营养生长越来越旺盛,同时大量花器不断分化和形成,所以这个时期要注意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生长,达到营养生长壮 而不旺,花芽分化多而植株健壮不矮小。
4.开花结荚期特点 一般大豆品种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开花需要25—30天。大 豆开花日数(从第一朵花开放开始到最后一朵花开放终了的日数)因品种和气候条件而有很大变化,从18天到40天不等,有的可达70多天。
有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短;无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长。温度对开花也有很大影响, 大豆开花的适宜温度在25—28℃之间,29℃以上开花受到限制。空气湿度过大、过小均不利开花。土壤湿度小,供水不足, 开花受到抑制。
当土壤湿度达到田间待水量的70%一80%时开花较多。 大豆从开始开花到豆荚出现,是大豆植株生长最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大豆于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有机养分在供茎叶生 长的同时,又要供给花荚需要。因此需要土壤水分充足、光照 条件好,才能保证养分的正常运输,才能促进花芽分化多,花多,成荚多,减少花荚脱落,这是大豆高产中的最重要因素。
5.鼓粒成熟时特点 大豆在鼓粒期种子重量平均每天可增加6—7毫克。种子中的粗脂肪、蛋白质及糖类随种子增重不断增加。鼓粒开始时种子中的水分可达90%,随着于物质不断增加,水分很快下降。
于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以后,种子中水分降到20%以下, 种子接近成熟状态,粒型变圆。 鼓粒到成熟阶段是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发 育正常与否,影响荚粒数的多少和百粒重的高低及化学成分。 子粒正常发育的保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靠植株本身贮藏物质丰富及运输正常,叶片光合产物的供给;另外是靠充足的水分供给。这是促使子粒发育良好,提高产量的重要条件。
(三)大豆的花荚脱落与增花增荚 大豆植株开花很多而成荚少,主要因花荚脱落。
花荚脱落率一般在30%一70%之间,其中以花朵脱落最高,占全部脱落的60%;落荚占30%;落蕾占10%。落花在开花后3—5天最多,落荚在开花后7一15天最多,落蕾在花期末期及开花前 7-10天最多。
花荚脱落在整个开花结荚期都可以出现,但脱落高峰期在盛花期。春大豆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夏大豆在8月下旬 到9月上旬为花荚脱落高峰时期。 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是有机营养供应不足。在营养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每个花荚由于本身的地位和条件不同,所获得 营养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凡能得到充分营养物质的花荚,就能正常发育结实成熟;而得不到足够营养的花荚,就会因饥饿而 死亡、脱落。其次是没有受精的雌蕊或胚不发育的,其生长激 素含量低,离层酶类活跃而脱落。还有因干旱花荚水分被倒 吸,造成花荚严重失水而脱落。
克服大豆各器官之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的矛盾,解决严重落花落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
①培育生理上光合效率高,生态上叶片透光率高,株型紧凑,群体透光好的品种类型。
②改革大豆栽培技术,改善大豆群体的生态条件。
如选用多花多荚良种;精细整地,保证全苗,早间苗,深中耕,培育壮苗;因品种不同进行合理密植,多施有机底肥,并在始花期追施速效氮、 磷肥;结荚鼓粒期调解好土壤水分状况,旱灌水,涝排水;大豆与矮秆作物(小麦、甜菜、甘薯、马铃薯、谷子)间作,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调节小气候,能显著减少落花落荚,达到增花 增荚的效果;在生长过旺田块内,应用生长调节剂,抑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结荚;及时防治病虫、自然灾害。
(四)大豆秕粒的产生和防止 大豆秕粒不仅降低产量,还影响大豆品质。一个豆荚内秕 粒产生位置多在基部和中部,而顶端很少,在干旱时产生秕粒和秕荚较多。 大豆秕粒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豆在结荚鼓粒阶段种子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
营养不足多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叶片功能早衰,各种有机物质供应不足;另一种是缺乏水分, 营养物质运输受阻。因此为防止秕粒产生,要认真进行田间管 理和防治病虫害,并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掌握好 灌、排水技术措施。
三、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一)轮作与间作 大豆最忌重茬,原因是大豆根群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 连作使大豆缺钼;残存在土壤中的根瘤为土壤中增加不少氮素,连作会使大豆养分单一;氮素过多还会阻碍磷钾的吸收。
另外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作加重病虫危害。 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及薯类轮作或间套种,达到互补,有利丰产。在轮作过程中,大豆播种前增施有机肥或借助前茬的后效,可以使迎茬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点。
(二)深耕整地 春播大豆在播种前深耕整地并结合施有机肥,夏大豆可利用前茬深耕施肥的后效,但播种前也要浅耕灭茬,为大豆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大豆晾晒、筛选,去掉硬粒、杂粒、病粒、秕粒、虫 蛀粒。之后根瘤菌拌种,方法:将根瘤菌粉倒人少量清水中,搅均匀之后拌种阴干。根瘤菌粉可以从上年大豆植株中选留根瘤多的植棵,风干,用时将根菌摘下,磨成菌粉即可。
一般拌种可增产6%一12%。
(四)密度与播种样式 一般大豆播种留苗密度在2—2.5万株/亩,但具体密度还要依据品种特性灵活掌握。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些,相 反则密些;土壤肥力高的,单株生长旺盛宜稀些,相反密些;播种期早的,营养生长时间长,株体大的宜稀些,相反密些。
具体种植方式:纯种大豆时耧播等行距的以行距1.2尺为理想。高产田可采取大小垄种植方式,以利通风透光。行距大垄1.6尺;小垄0.6尺较好。株距以3寸单株或6寸双株撮子苗及双行拐子苗都可以。
(五)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具体措施:
①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
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②加强中耕培土。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一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如果缺墒要合理灌溉,能促花芽分化形成丰产株形。
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采取如上处理,可增加产量,据国内报道可增产8.5%;国外报道可增产13%。
2.开花结荚期管理 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 增花、增荚,这是此期管理中心任务。
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 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 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
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到雨季会造成绝收。
3.鼓粒成熟期管理 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 响。 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