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春牛有什么意义?
鞭打春牛: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打春仪式,鞭打春牛。通常在立春时刻或立春日早晨举行,打春仪式最高由皇帝亲自主持,太监执行。地方上也主持打春仪式,但是各地稍有不同。
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嗥氏率领民众迁居黄河下游,让百姓由游牧民改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经营这番事业。 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来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可是帮人耕田的耕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整日吃吃喝喝、优哉游哉,懒得爬起来耕地。 随从便建议用鞭子抽打耕牛...全部
鞭打春牛: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打春仪式,鞭打春牛。通常在立春时刻或立春日早晨举行,打春仪式最高由皇帝亲自主持,太监执行。地方上也主持打春仪式,但是各地稍有不同。
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嗥氏率领民众迁居黄河下游,让百姓由游牧民改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经营这番事业。
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来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可是帮人耕田的耕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整日吃吃喝喝、优哉游哉,懒得爬起来耕地。
随从便建议用鞭子抽打耕牛,句芒不同意,说耕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它们,吓唬吓唬就行了。于是他让随从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并且故意制造很大的声势,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意在杀鸡给猴看,鞭响声惊醒了耕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耕田去了。
由于及时春耕劳作,当年获得了较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纷纷改弦更张从事农业生产了。随后,句芒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祇,鞭打春牛逐渐成为人们及时春耕大忙的仪式。
随着农业经济的普遍推广,鞭打春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
每逢立春前三日,天子就开始吃素沐浴,到了立春那天,亲率公卿百官去东郊迎春,而判断立春节气来到的方式,基本沿袭句芒的办法。此外,又预先塑制好和真牛一般大小的春牛送到东郊,等到确认已迎来春天后,便用鞭子抽打春牛,表示督牛春耕。
到了唐宋时代,这套礼仪演练成举国上下同时进行的活动:每年夏季,即由官方预测来年立春的准确时间,并根据年月干支,决定取哪一方向的水土做成一条春牛和一尊句芒神像。此后,各级地方官方都据此规定和样式,也照样塑制好一套。
到了立春那天,皇帝率领百官在京都先农坛前迎春鞭牛,各级地方官员带领百姓在城郊迎春拜牛。如果立春是在农历腊月十五之前,句芒就摆放在春牛的前面,表示农事早;如果立春正值岁末年初之际,就让句芒和春牛并列,表示农事平;如果立春在正月十五以后,句芒就被摆放在春牛身后,表示农事晚。
人们根据句芒神的塑像和春牛摆放位置来安排立春农事活动的早晚。
鞭打春牛的场面极热闹,依照惯例是首席执行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官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春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家田里,就能丰收吉兆。
此外,亦有纸扎春牛的,并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等到“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清朝后期,封建政府已不再把农事放在重要位次,迎春鞭牛渐渐由官办变为民间举办的迎春活动。农民自己组织鞭打春牛活动,更加热闹了,增添了抬着句芒神和春牛游行、唱迎春歌等许多内容。
春牛享受披红挂彩、招摇过市的待遇,虽然最终不免被打得稀烂,但是内容过程更加丰富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鞭打春牛的风俗。例如,在辽宁义县,立春之日,人们鞭牛“打春”。打春牛时,拿着纸鞭鞭牛三下,打第一鞭时唱“一鞭风调雨顺”,打第二鞭时唱“二鞭国泰民安”,打第三鞭时唱“天子万年春”。
一来打去牛的惰性,二来告诉大家春耕开始了。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