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应付?分条逐步回答,谢谢。

全部回答

2006-06-22

0 0
    1。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的目的 贸易技术壁垒是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商品检验与认证工作,对商品进口实行限制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它违背了关贸总协定以关税作为唯一合法贸易保护手段、确保各缔约方的产品在公平基础上进行竞争的基本原则 2。  危害主要是体现在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门槛,保护本国工业,降低贸易顺差,具体请参看baidu中,搜索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3。
  四、若干对策建议   在跨越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等应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   1、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1)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对外贸易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状况,建立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
    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特别要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经贸研究机构 EOI 中心优势,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主要贸易对象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
       (2)应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 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3)应尽快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有效完善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一方面促使我国国内企业加强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应针对加入 WTO 的新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并适时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使外国因害怕报复而尽量减少 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4)应针对国外现在已经开始利用 EDI 和电子商务等构筑新的信息技术壁垒,积极倡导和扶植建立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制定相关法规,引导企业的竞争行为和方向。
  要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高新技术发展,采取得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各级标准的技术水平。   (5)应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有关条款,特别要用好用足该协定的“例外条款”。  应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的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疫制度方面实行非歧视的原则和国民待遇,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
  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技术标准而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依据国际公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也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互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
       2、对于企业而言   (1)应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早在 198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
  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 :   一是,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   二是,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
       它既是一个相对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的宏观概念,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动态概念,它本身仍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其清洁生产水平。
     可以说,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 :   首先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   其次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
       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而且也将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要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应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占很大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
     因此我们外经贸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 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  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在技术设施、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都必须支持主要以环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广阔的绿色市场。
     (3)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 Research), 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 (Reduce),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 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 (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 (Rescue), 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 :   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 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   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   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从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统一。
       (4)应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
     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是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  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实施“绿色 营销”是为了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孪生战略措施,不可或缺的。
     实施“绿色营销”, 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作用,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5)应积极推行 IS014000 环境管理新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1996 年正式颁布了IS014000 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IS014000 系列标准包括 6 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监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 100 个标准号,即从 IS014001 - IS014100, 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
       IS014000 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其中IS014001 被称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造,从而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面对技术贸易壁垒,行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战中,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已经处于新的利益共同体中,建立政府领导下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产业预警机制,是 WTO 自由贸易目标及其规则的客观要求。
     中国“入世”后,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还受到行业协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的约束。  相对发达的行业组织赋予了国外企业相对于中国企业的团队竞争优势。
  相形之下,先天不足又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中国企业,如何能与实力强大且组织有序的外国企业军团开展有效竞争呢 ? 同时,国内行业协会发展缓慢,与国外贸易伙伴缺乏相对应的民间性沟通与对话,也是许多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之一。
       2001 年 12 月,中日两国政府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避免了一场农产品贸易战。协议提到“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探讨并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并提出“双方民间组织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农产品贸易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引导两国农产品种植、 生产和贸易的良性发展”。
    至于这场争端的起因,除了日本企业的“开发进口”之外,中日双方专家和舆论都提到“无协调机制,无民间渠道”是重要原因。   因此,为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改善政府职能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即立足于国际市场,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创新能力、技术标准、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助政府在 WTO 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