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从体育史角度谈谈中西方体育有什么不同?

体育史角度谈谈中西方体育有什么不同?

全部回答

2018-03-10

61 0
直到上世纪末,中国的体育事业一直不如西方国家,我国在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还是1984年许海峰获得的射击金牌,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体育落后程度,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和人民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体育事业开始腾飞,2008年首次举办奥运会,更是夺得金牌榜第一的成绩。不过中国体育有很大缺陷,一味重视批量生产线,忽视了体育的重在参与的精神,这点西方国家做的就比较好

2018-03-10

63 0
    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概念表现在“利他”性。“仁、义、礼、智、信”的对象都是他人,不是自己,这是一种纯粹的以他人为中心的做人做事原则,突显了中国人自身更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西方体育文化核心内容则表现了“利我”性。“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的对象都是自己,没有他人的位置,是一种典型的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做人做事原则,突显了西方人同样重视处理自己与整个社会的秩序问题。
    西方在竞争为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传统价值观影响下诞生了以个体为本位的体育思想。因此,西方人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坚持个人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个人权利,重视契约关系。 中国体育文化价值选择以“乐行而礼成”和“经世致用”为教化原则。
  这表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主张利用体育活动修心养性,将体育活动纳入治心、修身、为国、观人的教化过程中。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具有实用价值和有利于完成个人道德修养构成了中国古代选择个人体育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西方体育文化价值选择以充分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张扬个性为基本原则。西方文化强调激发和释放人类的创造潜能,这种追求个体美、个体自由意志的思想境界和尊重人性与人的自由意志也成为西方社会选择体育手段的重要原则。
    可见,无论是古希腊和罗马的竞技运动,还是发展到近代的户外运动乃至现代运动,西方体育运动始终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体自由意志,注重竞争而不是伦理。 在以儒家思想为思想主流的中国古代,重视的是仁、义、礼、乐而非身体运动本身,倡导的是人(君子)之间以礼相待的规范而非突出个体力量的竞争精神。
    在这种重道德轻肉体的观念主导之下,中国古代体育形成了“射不主皮,力不同科”的参赛原则。这说明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视使体育尤其是古代军事体育为仁义礼乐服务。   而与此相反,西方体育文化所彰显的则是自由竞争的参赛原则。
  古希腊思想传统主张人可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向大自然挑战。  那个时候的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的差异、对立和矛盾,并力求克服这种矛盾。 从审美情趣来看,中国人崇尚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贤德,中国人讲的形体美,首先是“生而长大”,即是父母给定的而不是后天练就的;其二是讲貌美与神韵。
  而在希腊人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  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竞技观的基础。
     中西体育文化中不同的价值理解影响着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观。不同的竞技观影响着人们对活动方式的选择,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基本运动模式。西方重视体格,赞颂力量,其主要运动竞赛大都属角力、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等力量型的运动,其竞赛以展示体能的高低为特征。
    而中国运动方式大多呈技术型,就是在力量型的竞赛中也崇尚“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以展示技法技巧之优劣为其竞赛特征。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足球
健身
女子运动
户外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奥运/赛事
运动用品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