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全文翻译 季札挂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第118篇延陵季子.......徐君墓而去

全部回答

2006-02-10

197 0
    实在找不到确切的原文翻译,对不起了,这个差不多少,但是不完全和原文对应。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末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伤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又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季札受聘出使鲁国,他带着随行人员从吴都出发,一路北行,当他进入徐国地界时,看到徐国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茂,暗暗称赞:"果然名不虚传,徐君素以仁义著闻,今得见矣。
  "于是决定拜见徐君,倾吐仰慕之情。徐君得知素有贤名的吴国贵公子季札来访,心中特别高兴,盛情相待。  在交谈中,徐君看到了季札身佩的宝剑,非常喜爱,几次欲言,又不便启齿。季札从徐君的举止神态上,看出了他的心思,欲将宝剑赠送给徐君,但转念一想,佩带宝剑出使别国,这是一种礼节,现出使鲁国,没有宝剑怎么行呢?季札在心里许诺:待从鲁国回来,一定把剑赠送给徐君。
   季札出使返回。  他与随从从鲁国又途经徐国,决定再次拜访徐君,告知聘鲁的收获,并将宝剑赠送徐君。当他来到徐国,听说徐君已经去世,季札非常悲痛、后悔,他将宝剑赠给徐国嗣君,嗣君答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从者谏说:"这是吴国之宝,何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呢?"季札说:"我上次未赠,是因为出使需要,但心中已将宝剑默默地许给了徐君。  怎么能因为徐君不在,就违背自己原来的心意呢?再说,作为一个吴国的使臣,不讲信用,邻国会如何看待我们吴国呢?"因徐国嗣君一再坚持不受,季札即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柳树上。
   为了纪念季札,后人在徐君墓旁筑了一座高台,名曰"挂剑台"。

2006-02-10

189 0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
  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 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  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还是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
  酒喝到兴处,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表示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这把佩剑不是一般的剑,剑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宝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致。
    剑锋犀利,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看起来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粟,挥舞起来更是银光万道,威力无穷。徐国国君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剑!好剑!” 季札看得出徐国国君非常喜欢这把宝剑,便想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作纪念。
  可是,这是出使前父王赐给他的,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才能被接待。  现在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把剑送给别人呢? 徐国国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难处,尽管十分喜欢这把宝剑,却始终没有说出,以免让季札为难。
   临分手的时候,徐国国君又送给季札许多礼物作为纪念,季札对徐国国君的体谅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许下诺言:等我出使列国归来,一定要将这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几个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归途。
  一到徐国,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直接去找徐国国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国国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徐国国君的墓前,三行大礼之后,对着国君的墓说:“徐君,我来晚了,我知道你喜欢这把宝剑,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将这把剑下佩剑,双手敬到墓前,然后郑重地把剑挂到了墓前的松树上。
     跟在一旁的随从不解的问:“大人,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你把剑送给他,他也看不到,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说:“在离开徐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要将这把剑送给徐君。
  从那时起,这把剑已经不属于我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只不过是借用,现在是来把剑还给徐君的。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