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全部回答

2006-01-20

0 0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地震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具有一个体积不是很大的震源;所积累的能量即可以巨大到令地动山摇,也可微弱到让人毫无感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前后往往伴随着许多小地震或余震,有时在强烈地震发生前还会出现地声和地光。
   通过地震测量仪器观测发现,强烈地震的震源是呈单一点状的,人们从来都没有观测到过震源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的双(多)震源地震。  那么,强烈地震的震源为何呈单一的点状呢?这是由于固态的岩石材料在较高的压力下,可以象液态物质那样具有涌动性,而地壳中的岩石材料由于具有多样性,其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蠕动速度也将具有多样性,其中一些地层由于岩层的完整性较差,在较高压力的作用下,会使该岩层处于一种可涌动状态,但由于地层的密封作用,这类具有涌动性的岩层只能象存在于地下湖泊或大江那样,呈静止或极缓慢地运动状态。
    不难理解,地壳内部任何一点作用于涌动性岩层上的压力作用,都会沿着涌动性岩层象液压传动那样传递出去,并使得涌动性岩层能够储存一定的能量。由于涌动性岩层的体积可以非常巨大,其储存的能量总量也可以非常巨大,一旦地层的密封作用在某个薄弱处被冲破,通常是发生在地壳破裂带附近并只有一处,涌动性岩层就会如同洪水决口般的涌动起来,并在该处产生极其强烈的冲击,造成强烈地震的爆发。
     在第一次强烈地震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涌动性岩层中依然会储存有一定的能量,并处于极高的受压状态,每当其能量积累到超过一定限度时,大量具有涌动性的岩层又会如同火山爆发似的在地壳深处岩层内最薄弱处再次迅速涌动,对地壳深处岩层的造成强烈冲击,由此导致强烈余震的发生。
     必须强调,具有涌动性的岩层是在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下才出现的,在地壳板块的边缘处,也即在地壳破裂带上,局部岩层受到的压力作用相对较高,再加上破裂带上岩层完整性较差,在较高压力的作用下,使地下的大量物质逐渐处于一种可涌动状态。
  随着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破裂带受到的压力上作用愈来愈强,造成破裂带上受到的压力作用愈来愈强,于是,具有涌动性的岩层的面积会逐步扩大,并使得地下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连通,孕育成一个更大的涌动性岩层,从而成为强烈地震的孕育区。
     在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岩层孕育成一个更大的具有涌动性的岩层过程中,还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微震、弱震的发生。因此,一个地区的周边如果发生一系列微震、弱震,并不一定表明该地区的地震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随着地下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连通,孕育成一个更大的涌动性岩层,地下具有涌动性的岩层体积也不断扩大,这意味着其一旦向外释放能量,产生的震动和冲击也较大。
     强烈地震的持续时间要比火山爆发短的多,是因为强烈地震是发生在地下岩层深处,地下岩层深处的环境状态使物质涌动的距离受到很大限制,不可能像火山爆发那样持续很长的时间。
  在强烈地震发生时人们测量到的呈单一点状的震源,仅仅是大量呈涌动状态的物质迅速涌动的爆发点,地下岩层深处的强烈地震的能量源体积要比震源体积大的多。  因此,强烈地震爆发点所释放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远远超过震源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所具有的能量密度。
   如果地壳深层物质没有从固态转化为可涌动状态,则产生的地壳变动仅仅是固态或液态物质热胀冷缩、断裂或塌方引起的,则只能形成微震或弱震,不可能形成破坏非常强烈的大地震。   。
  

2006-01-30

40 0
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绝大多数的地震是这样形成的。

2006-01-22

23 0
由地壳的运动产生的

2006-01-21

22 0
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还有是一些地震什么的。有居多原因

2006-01-21

21 0
地壳运动造成岩石破裂,地表震动

2006-01-21

24 0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由地壳运动发生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