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否真的存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木牛流马”这个词。据有关史料记载,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用以运送军粮。史载建兴九 年至十二年(231 ~ 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400斤 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然而,有人却产生这样的质疑:这只是在小说中出现,为故事情节增加色彩的机关,真实历史中可能不存在。那么,这个被人称“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不用任何能源,搬动 口中开关即可行进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它真的是诸葛亮发明的吗?它又是怎 么发挥作用的呢?据相关史书所描述,...全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木牛流马”这个词。据有关史料记载,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用以运送军粮。史载建兴九 年至十二年(231 ~ 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400斤 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然而,有人却产生这样的质疑:这只是在小说中出现,为故事情节增加色彩的机关,真实历史中可能不存在。那么,这个被人称“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不用任何能源,搬动 口中开关即可行进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它真的是诸葛亮发明的吗?它又是怎 么发挥作用的呢?据相关史书所描述,木牛流马可以不吃不喝地进行运行工作。
这似乎跟现代科学上的“能 量守恒定律”相违背。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符合能量的守恒。也就是说,木牛 流马如果需要行走,就必然会消耗能量。而依据当时的发展水平,石油、天然气等等一些能 源物质,还没有被开发使用。
如果木牛流马不吃不喝,何来的“力气”去运转呢?最早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是在王充的《论衡》中,它写道:鲁国木匠名师鲁班 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 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 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很明显,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木流牛马的确为诸葛亮所发明,而木牛流马也的确是两种东西——木牛和流马,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木牛是先于流马而产生,相比前者,后者做了更新和改进。然而,悉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这些史料为什么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和研制原理只字不提呢?按理说,这样一个“先进”而重要的发明,不可能不被人重视,以致详细记载,以便流传给后代。
另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被誉为天才的科学家祖冲之再造了木牛流马。然而,他也同样未留下任何相关记载或说明,以记录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这不禁令人好奇,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制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到底有哪些神秘的地方?有人猜测,诸葛亮发明创造的木牛流马应该是运用了齿轮原理。
因为在三国时期,利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另有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考证发现,流马的形状跟真正的马匹很像,工作原理就是齿轮原理。它的头部就是木制的马头的形状,马身和马腿也都是小木块拼凑成的,而肚子中间被安装上了齿轮。
另外在整个木马的后面安装有扳手,想要木马运作的时候就按一下扳手,然后整个流马就会向前走一步。还有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木牛流马不是像真正的牛马一样行动,而是使用了四个轮子。因为他们觉得古代栈道都是由木板铺成的,中间会有很多缝隙,这些缝隙宽窄不一,如果木牛流马是四条腿组成的话,这四条腿在行动的时候很容易陷进这些缝隙中,不便行走。
另外,如果这四条腿在普通的路上行走的话,一旦遇到爬坡或者滑坡,都很不方面,要不就是需要在前面拉或者在后面推,要不就是很容易俯冲,而且四条腿无论是推和拉都很不利于行走。但是,其他一些专家对上述两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木牛流马很可能是独轮车。他们的依据是宋代高承的《事物纪事》中写着:“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他们认为,古代人在开发修葺栈道的时候非常严谨,古代的栈道并非陡峭,基本上非常平缓。
但是在这样的道路上,轮子行动起来会比四条腿灵活。所以,木流牛马是四条腿的这种说法不算恰当。然而,古代的四轮车在平地上行动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灵活。比如说,转弯或者通过狭窄栈道的时候,都不是很容易。
但是这样的看法也遭到了当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质疑。他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
如果木牛流马真的是独轮车的话,那么,上述的那些史料记载中所提到的“一脚四足”在独轮车里又是怎么体现的呢?相关部件的名称和暗藏机关又该如何解释呢?难道木牛流马真的是古人的杜撰?这一切期待谜团解幵的那一天。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