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蓄电池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蓄电池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6-03-28

61 0
    蓄电池的充、放电作用是依赖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充电时,将直流电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放电时,又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释放出来。 当蓄电池完全充电时,正极板上附着二氧化铅(Pb02),负极板上附着纯铅(Pb),电解液的密度为1。
   24?1。   28g/cm3(20°C)。 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分别与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和负极板上的铅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硫酸铅分别附着在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板面上,水又返回到电解液中。
  由于放电时电解液中消耗了硫酸,增加了水,其密度有所下降。同时也消耗了化学能,蓄电池端电压也有所下 降。  实验证明,电解液密度每下降0。06g/cm3,放电量约减少30%,全部放电完毕,密度为1。
   04?1。 08g/cm3。 充电时,在外加电源的电场作用下,附着在极板上的硫酸铅与电解液中的水作用,生成硫酸、二氧化铅和铅。二氧化铅附着在正极板上,铅附着在负极板上,硫酸返回电解液中,水被电解为氢离子和氧离子,分别在负极板和正极板附近变为氢气和氧气逸出。
    由于充电时硫酸含量增加,水不断消耗,所以电解液的密度有所增大,同时充电时又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起来,蓄电池端电压也开始回升。 当电解液密度不再增加,并有大量气泡和髙热现象出现时,说明蓄电池已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