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物质生活和追求精神生活矛盾么?常听
某一堂课上,讲到伟大的马克思和他那不朽的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发现。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马克思发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规律,可他的一生却很落魄,不得不常依赖恩格斯的接济来维持生活,难道马克思不能理解自己发现的规律?”
我说:“这很简单,因为精神高于物质,如果一个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而且获得了满足,那么他通常会忽视物质上的要求。 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有远大的精神追求和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他从这种奋斗和追求获得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正是许多人一生穷困潦倒却能拥有伟大的思想发现和艺术创造的原因,也是很少有人能拥有物质、精神双重富足的原因。 ”
我知道我的回答很难说服我的学生,他...全部
某一堂课上,讲到伟大的马克思和他那不朽的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发现。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马克思发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规律,可他的一生却很落魄,不得不常依赖恩格斯的接济来维持生活,难道马克思不能理解自己发现的规律?”
我说:“这很简单,因为精神高于物质,如果一个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而且获得了满足,那么他通常会忽视物质上的要求。
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有远大的精神追求和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他从这种奋斗和追求获得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正是许多人一生穷困潦倒却能拥有伟大的思想发现和艺术创造的原因,也是很少有人能拥有物质、精神双重富足的原因。
”
我知道我的回答很难说服我的学生,他们从来都认为爱迪生、盖茨比马克思、贝多芬伟大,因为爱迪生、盖茨能直接创造财富。但我很感激这名学生,他为我打开了另一条关于莞中发展的思路。
无独有偶,马老师从香港回来,向我们描述了这个毗邻我们却恍若另外一个世界的小岛上的教育。
其中有这样一个情况:香港的中学教师可以拿到数十万的年薪,但他们一周要上近四十节课。在我们看来,他们在物质上的欲望该是能满足了。当他们听说大陆的教师还可以进行教研和阅读时,他们却立即艳羡不已,因为工作压力使他们难以感受到任何精神上的愉悦。
我不明白物质与精神为何总喜欢以对立的姿态出现,但我知道,当物质的欲望确实难以获得满足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精神的满足来愉悦自己,所以中国有“安贫乐道”之说,因为有“道”可“乐”,所以能安于“贫”。
说实话,从珠三角来看,莞中的待遇是不算突出的,这让许多莞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有所怨言。对于莞中的领导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基本不可能(因为这是佟星们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一面争取提高待遇的同时,更应下功夫去创造一个真正宽松和谐的,可以让教师感受精神愉悦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应该能让教师有所信仰和追求,能感受奋斗的乐趣,领略创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还要制造压抑、磨擦、矛盾和不公,让教师忍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那,我实在不知道莞中能创造什么样的未来!
这是个哲学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偶们是讲究辨证主义唯物论的,所以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答案当然是物质了。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衰,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以为只要相爱啊什么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克服的,事实上这是错的,如果一直都那么穷,相爱的激情过去之后开始为柴米油盐烦恼的时候,没钱就可能成了不期望的结果的导火索。
经济基础决定精神需求,如果你整天还在为吃穿忙住行碌奔波,哪有空去想这些糊涂心思啊。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明,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地位不同,不能把它们并列起来,等量齐观。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号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简析: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要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从哲学角度分析:
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正是对我国面临入世的机遇和挑战,国企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我国“三农”的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决策。
同时也必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推动作用原理。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体现了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我们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社会乃至联系全球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国企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孤立地进行都是难以成功的。
同时改革更是荡涤社会及人们思想深处的革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立足于制度、体制、管理、技术的全方位创新,也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原理以及发展的观点。
主、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的确立说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体制的创新、形成有效的农业管理体制等又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也要恰当地处理好。
体现了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外因,我们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