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做一些什么游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每一个父母从心底发出的誓言!无论多么地辛苦劳作、怎样地省吃俭用,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供孩子读书,并且无怨无悔,因为天下的父母都认同这样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孩子。 ”读书——知识——幸福,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真理越发被人们广泛认同而拼命抢夺优质教育资源,以便提高素质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提高自己和家人生存质量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
从事大脑研究的科学家们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全部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每一个父母从心底发出的誓言!无论多么地辛苦劳作、怎样地省吃俭用,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供孩子读书,并且无怨无悔,因为天下的父母都认同这样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孩子。
”读书——知识——幸福,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真理越发被人们广泛认同而拼命抢夺优质教育资源,以便提高素质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提高自己和家人生存质量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
从事大脑研究的科学家们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幼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结——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
所以,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父母掌握着孩子的命运,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对古今中外神童、天才案例的研究,人们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前现代社会中天才的出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自然性,也就是说,人为教育的痕迹相对较小,而遗传素质和天赋因素更大一些;而在现代,随着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人才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创造性人才——天才的培养更多地依赖于教育,天才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这就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大趋势。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神童、天才,关键在于父母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敢不敢让他们发挥。每个教育奇迹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早教的故事,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站着不平凡的父母,每个小神童的出现都与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密切相关。
千万要记住:神童和天才,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早期潜能开发的结果。潜能开发必须从娃娃抓起!与众不同的教育造就与众不同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开发儿童潜能的教育,是能使儿童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个性化教育。
它既要低成本,又要高回报;它既要高起点高效率,又要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它既能让孩子“赢在起点”,又要保证他们“一路领先,超常发展”;它既要超越应试教育,又要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那么,最好的教育在哪?我郑重地告诉你,它就在父母的手中——把完整科学的儿童潜能开发教育体系引入到家庭早期教育之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但关键问题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否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充分地开发儿童的潜能。
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关键知识对其毕生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儿童潜能开发要选准对其毕生发展起基础性、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潜能素质,即核心潜能素质。
研究发现,早期开发儿童的核心潜能有三项:大脑潜能——给孩子一个聪明的大脑;语言潜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工具;数学潜能——打开科学宝库大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金钥匙。
不知你对孩子的期望值如何,如果期望值太低,就没必要给你提供教育方案了,随大流就行了。
如果你真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话,1岁零9个的宝宝,正是语言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早教方案如下:
第一步:学习《英才启蒙识字》,80个学时学会2800个常用汉字。
第二步: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包括小学的语文教材,应试与素质教育结合。
第三步:网上学习、学习写作、汉语系统课程学习。
第四步:母语基本掌握,大约在5岁左右,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三年学习达到Pets3、4级水平。
3—4岁以后,进行数学潜能开发,方案如下:
第一步:学习《英才启蒙速算》80学时掌握小学6年的四则运算,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第二步:自学小学1—6年12册数学课本(其实她都会了,速算学完后,其运算速度和准确率极高),3—5个月,每学完1册用其期末考试题检验效果。
第三步:自学初高中数学、理化、政、史、地、生。
如果宝宝智力中上水平,她完全可能在10岁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直接考大学。用不着太累,每天有效学习时间20—30分钟,寓教于乐,玩中学。如果你想搞素质教育,那就不用提前考大学,继续与学校教育平行地自学成才,与同龄孩子一起考大学。
推荐你读几本书:
1。《卡尔威特的教育》
2。《人生设计在童年》
3。《神奇的学习》
4。《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
以上所说的只供参考。如有问题可与我联系:zhxmxzcm@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