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谁知道那些过大年的习俗????

全部回答

2018-11-17

0 0
    打小生在北方,长在农村,没出过远门,很羡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对他方风土人情,习俗礼仪,知之甚少,只能从媒体上求个只言片语。我只知我们这过大年那真是艰巨。
  琐碎。繁重。欢乐。隆重。温馨。。。。。。 进入腊月,就闻见年味了。人们见面打招呼,问好,总忘不了问一声‘过年的新衣服买了?’这时候,集市上过年用品也都上了货架,不过这时候买的不多,人们只是捎带着。
     腊月初八,奶奶活着总给我们捞‘腊八粥’喝。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乡下人哪去找这么多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好‘东西’,我们更相信另一个传说:据说,朱元璋小时侯家里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放牛。
    财主很坏,经常打骂,还不给他饱饭吃。一天,他赶着牛过一独木桥,牛跌下桥,摔断了腿。老财主把他一顿暴揍,关进柴房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的是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命不该绝,要不就没有明朝了。
  )他居然发现一鼠洞,扒开来,欣喜若狂:花生。大豆。麦粒。高粱米。 大枣。。。  。。。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熬成粥却也吃的香甜无比。后来,皇帝做的久了,喝啥,啥不是滋味;吃啥,啥不对胃口。
  心血来潮,给了御厨一个甜粥的配方(当年的故事不能说)。众大臣视如珍宝,适逢这一日为腊月初八,美名曰‘腊八粥’。 过了腊八,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赶大集。商铺。  店家。小贩早早支上摊位。
  打开店门。占好地方喜迎八方客,打算在岁末狠狠赚上一笔。集头(我们这的集市一般安放在镇政府驻地的中心大街上。)是花鸟市。卖鸟的显得冷清,到变成了花的海洋。红的骄阳似火,白的皎洁如玉。粉的。黄的。
  绛紫的争奇斗艳。映村着人们的笑脸,烘托着喜庆。  副食品种类齐全,香飘十里。海产品应有尽有,抢购火暴。衣服花色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己。红艳艳的一片,那是书画市。贴着墙根横挂一根绳子,上面挂满了吉祥。
  祝福。就地铺满年画:《只生一个好》上的大娃娃呼之欲出;《金猪送福》憨态可爱;《莲年有余》莲叶上的露珠随时要滚落下来。  。。。。。新画。老画都有,只是少了少儿时喜欢的连环画。
  临近中午,鞭炮市开始热闹起来。卖家爬上车顶(都是自己开三轮车。农用车,来回拉货,到集上用后斗做摊位),扯着嗓门叫卖,喊干了喉咙,喊哑了嗓子。有心急者,将〈大白杆〉挂上杆头,燃放起来,打打响,抢占先机。
  有一而十,刹那间,硝烟弥漫,响声震天。  〈大白杆〉镗。镗。镗,沉稳有序,响声雄厚。〈大地红〉噼里啪啦,急促脆耳,燃完地上红艳艳一片,为节日披上盛装。大爆竹轰鸣震耳,〈轰天雷〉响掣云端。
  。。。。。 转眼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就是祭灶王,好让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淮南子。记论训〉中说:“炎帝作火,死而后灶。  ”高诱注曰:“炎帝。神农,以火德与天下,死祭祖于灶神。
  ”当时祭祖灶神,纯属纪念意义。据说,灶神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间善恶,古联曰:“上天言好事,回宫呈吉祥。”就是保佑这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一种美好的愿望。 腊月 二十四叫‘迎春日’,有叫‘扫尘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椐〈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陈陈布新’的涵义。就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五,俗称‘接玉皇’。灶神上天后,玉皇大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福祸。  所以家家祭之以乞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好表现,博得玉帝欢心,乞福来年。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洗澡。洗衣服,出去身上的‘晦气’,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家中置办酒席,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是除夕。
  是指每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中的‘除’字解析为‘去。易。交替’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