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儿子的政史成绩都不理想,满分100分,他才得60分左右,他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也天天背,就是考不好,马上要中考了,该怎么办啊?急急急。望有识之士帮帮忙,给个办法,谢谢了。
(一)对策
1、立足主干知识 ,突出专题复习。文科综合试卷不强调知识覆盖面,考察的大多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即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注重高效率。 不能仍按过去的老办法辅导学生高考,对教材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于是大容量、高强度、疲劳战,结果事倍功半。
2、更新观念,注重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综合能力测试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材料、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有的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认识、体会。 例如,谈中国当前各项改革的利弊,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等。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绿;知识是有生...全部
(一)对策
1、立足主干知识 ,突出专题复习。文科综合试卷不强调知识覆盖面,考察的大多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即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注重高效率。
不能仍按过去的老办法辅导学生高考,对教材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于是大容量、高强度、疲劳战,结果事倍功半。
2、更新观念,注重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综合能力测试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材料、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有的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认识、体会。
例如,谈中国当前各项改革的利弊,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等。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绿;知识是有生命的,只有应用才能充满活力。
3、注重学科间知识整合,突出能力和方法的综合。
当代大学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知识视野、可靠性强的思考方式、创新含量高的思维品质。实现这类人才的选拔,对试题的要求是综合性要强,即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
因为只有相对综合,才能造就多角度、多层次、结构复杂的事物,才能考查人们对事物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综合意识,“把好自家的门,适当串串别人家的门”。在立足本学科教学的同时,多注意从政史地的综合视角去思考问题。
4、培养分析图表能力。图表是信息的良好载体,它以其直观、通俗易懂倍受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出合理问题,推测事态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更是一个考生必备的素质。
文科综合学科中有不少试题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以往历年的文科综合试题均有大量采用各种图、表作为背景材料,这也说明在文科培养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要点与误区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搞好单科,学会转换
误区:大搞跨学科综合
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
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一般地,以地理为载体,以历史为线索,体现的是政治道理。
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也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误区:抛开知识搞“能力”
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2004年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从当年试卷看,许多人压宝的“热点能力题”都未出现。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这就是“能力”的含义。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要尤其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第一,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第二,要有重点地背。一方面是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哲学;另一方面是注重分析性知识。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
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精炼材料,整合落实
误区:没有重点,忽视落实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而这些中心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学习,是近年文科生很头疼的事,集中反映在: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都拿不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精炼材料,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复习时期,注意搜集和整理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
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是: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所谓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以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时政材料。其他的一切内容,都是次要的,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料的。切忌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第二步,研读主要材料。这一步骤与学习课本很相似。同时,有选择地看一些辅助材料。
第三步,总结主要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是高考复习容易缺失的一步。
实际操作中,对核心内容的总结,还要更细致些。
以上是精炼原则的体现。
整合落实,是将热点转化为能力,切实掌握的过程:
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就是针对当年的热点,对课本进行一次“修订”。
第二是落实,就是把整合完毕的内容,一体背记掌握。注意,热点问题的学习,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
关于热点问题的补充说明: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这种长期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热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长期问题上。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近年的高考,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的(这完全不同于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时事题),只要“脸熟”就可以。
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
(三)几点建议
1踏下心来,研读以下内容:
(1)今年的《考试大纲》;
(2)历年中考题(近年文综为主)。
2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用50%的时间复习文综。
文综复习容易摊子铺得过大,把三门主课挤了,这从分数上讲是不合算的。
(2)要求学生抓住零碎时间,进行知识背记。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