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哥廷根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哥廷根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8-09-20

0 0
    该城已有千年历史,早在953年就已载入史册,1210年正式建市,在汉萨同盟时代有过繁荣的岁月。1734年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二世在这里创办了一所大学,后命名为乔治·奥古斯塔大学。
  40年后,这所大学成为德国最大的大学,哥廷根也变成学术、科学及文化的中心。这里学者云集,人才辈出。  特别是教学奇才高斯(Carl Friderich Gauβ1777-1855)担任教授和天文馆长期间,哥廷根曾是数学世界的“麦加”圣地。
  诺贝尔奖得主、卓越的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年)也曾长期生活在这里,直到逝世。他是德国科学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选为威廉皇帝协会会长(相当于国家科学院院长)。  战后,在哥廷根成立了威廉皇帝协会的后继组织,为了表示对普朗克的崇敬,把它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即马普协会。
  它相当于别国的科学院,下辖50多个研究所,分布在德国各地,共约8500名工作人员,其中近2200名科学家,还有1300多名外国客籍科学家和奖学金领取者参加工作。  今天马普协会的管理机构设在慕尼黑,但在哥廷根仍设有四个研究所。
   哥廷根风光秀丽,古意盎然。市政厅建于1369年到1443年,圣约翰教堂建于14世纪,是市内最古老的建筑,有造型各异的双塔,雅可比教堂以其祭坛的雕刻精美闻名。市中心广场上亭亭玉立着挽鹅少女的铜像配有喷泉,是该城的象征。
    这时有个传统的习俗,在哥廷根获博士学位者,都要来到这儿,在挽鹅少女铜像的脸上吻一吻。学子游客来到哥廷根,都会慕名前来,一睹这位世界上被吻最多的少女的风采,她一脸永恒的稚气,不知带给多少人幸福的祝贺。
  威廉广场的大讲堂(Aula)建于19世纪,肃穆庄严中不失清丽,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在哥廷根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时所赠。    城南有韦勒纪念碑,纪念发现铝元素的大化学家韦勒(Wohler);高斯-韦伯纪念碑,这两位科学家共同发明电磁电报,还有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做学生时居住过的古老棱堡-俾斯麦小舍等。
  哥廷根还有名人纪念牌200多处,普朗克街3号有一幢楼房,挂着朱德纪念牌。中国老革命家朱德1923年到1925年在德国学习期间,曾住在这里,潜心研究社会科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