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庐山的秀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庐山的秀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全部回答

2016-06-22

124 0
    秀峰原是秀峰寺的简称。秀峰又是以香炉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姊妹峰的总称,寓群峰竞秀之竟。其实,秀峰不仅峰秀,而且瀑秀、潭秀、峡秀、林秀。 如果说群峰聚集营造了秀峰的阳刚之美,那么,泉瀑溢趣孕育了秀峰的阴柔之美。
   大汉阳峰涌泉密布,趵突播流,涓涓而聚,成奔流之势,向东涌入秀峰二瀑。   其一在鹤鸣峰、龟背峰之间奔泻而出,因崖口窄隘,悬空而泻,坠入数十丈的深壑之中。 这就是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水”。
   同源异流的瀑布水与马尾水,各自在山涧中喧嚣着奔腾而下,然后合流于青玉峡,聚 势而冲,直注“龙潭”,潭水碧绿不见底,深不可测,以致于盛传潭通东海。  狼奔冢突的 涧峡水,在“龙潭”中聚集,平缓地从一道滑如玉的石隙中溢出。
  有人悟得此景如“漱 玉”,于是在龙潭旁建有“漱玉亭”,以彰其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秀峰时,曾长伫亭 中,细细品味这潭亭互映,水石相磨,动静交替的妙境,有《青玉峡漱玉亭》为记:高岩 蔽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幵青玉峡,飞出两白龙。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余流滑无 声,快泻出玉谷。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晶宫。愿从琴高生,脚 踏赤鲩公。手持玉鞭蕖,跳入青泠中。
   山不同则水各异。群峰竞秀,泉瀑溢趣,铸就了秀峰自然美的主旋律。这旋律倾倒了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而其中也不乏王侯将相。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中主李璟,就认定此 地“仙灵咸栖”,便依山筑起由“芸阁花宫”构成的读书堂,经年攻读于此。
  公元943年, 他即帝位,不久将书堂旧址扩建为寺院,赐名“开先”,取开国继先祖之意。 由于开先寺来历特殊,颇受宋代以后各朝重视,或扩建,或修葺,使之一直保持了壮 观宏大的规模,而与归宗、栖贤、万杉、海会并称“庐山五大丛林”。
    及至清代康熙年间, 名僧超渊人主开先寺,因寺院管理得法,深得朝迁赏识。1703年康熙手书《般若心经》一 卷命大臣张志栋专程送至寺内供奉,不久,又书赐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诗。
  1707年春,康熙皇帝南巡时,开先寺主持超渊前往淮安接驾,并一路陪同至松江。  康 熙感觉到超渊对自己的赤诚,便取开先寺景致神韵,御书“秀峰寺”以示抚慰。当时的太 子胤祁也赐书“洒松雪”三字,一并刻碑存于寺中,为光耀寺宇,昭示皇恩,超渊与当时 的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修建了御书楼、御碑亭、松雪亭。
  开先寺从此称作“秀峰寺”。 寺后有高出寺院数丈的李璟读书台。  层层书台故垒的石亭中,残存有紫石雕花栏杆, 属南唐风格,附近尚有宋代书法家、诗人黄庭坚手书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题识”记 功碑;还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大唐中兴颂”碑刻。
  秀峰寺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 炮火破坏,但尚存双桂堂,堂前两株千年老桂,仍然香飘四处。 龙潭寂静且洁净,步人其中,如若走进了一部蕴藏丰富的巨著,令人伴然心动,那一幅幅古朴的题刻,便是一页页精美的篇章。
     米芾勒于潭旁巨大上的“第一山”、“青玉峡”摩崖大字,雄强劲逸,浑厚挺拔。宋代 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两字,气势恢宏,字径2米宽1。50米,“山”字每竖均可容一人 卧睡,游人至此,都喜欢以身卧量,寓意“身在此山中”。
  龙潭入口处,有“龙”、“虎” 两字“盘踞”似乎昭示着青玉峡那湍急的泉流,如龙腾虎跃一般的威猛。  “龙”字系宋代 南康太守李亦所书,“虎”字则为元代丞相刺不花所题。两字一左一右,扼住青玉峡奔向 龙潭的隘口,无怪乎,急流入潭后,变得那么柔和驯顺。
   还有明代乔宇的“瀑布泉”,清代宋荦的“漱玉亭”,彭玉麟的“天河垂象”等到数十 处题刻。如此名家荟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题刻集于一处,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将政治、宗教、民俗、民风,融合成优美的和弦。
     登上文殊峰,可览秀峰群峰秀色。那形如鸣鹤飞翔的鹤鸣峰,那挺拔锋利的双剑峰, 那面目浄狞的狮子峰,那飘飘欲仙的姊妹峰,那步履蹒跚的龟背峰,一一尽收眼底。难怪 有人一到这里,就会产生“行者当茅屋,长伴此峰居”、“但偕夙所好,永愿矢人间”的 念头。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