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我,不跟团去丽江如何玩我和朋
景点介绍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直插蓝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龙十三峰犹如一条腾空的巨龙,它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还随着时令和阴晴的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时而云蒸雾涌,玉龙乍隐乍现,时而碧天如水、万里无云,群峰象玉液刷洗,晶莹的银光,耀目晃眼;有时一条云带束腰,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岗峦碧翠。 东方欲晓,峰顶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霞光掩映闪烁;傍晚余辉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红纱,云朵带着晚霞奇彩,飞归峰间谷壑,一弹之顷,变态无穷。
玉龙雪山以险、秀、奇著称,其内主要有“云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等景点,是一个集观光、登山、探险、科考、度假、郊游为一...全部
景点介绍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直插蓝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龙十三峰犹如一条腾空的巨龙,它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还随着时令和阴晴的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时而云蒸雾涌,玉龙乍隐乍现,时而碧天如水、万里无云,群峰象玉液刷洗,晶莹的银光,耀目晃眼;有时一条云带束腰,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岗峦碧翠。
东方欲晓,峰顶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霞光掩映闪烁;傍晚余辉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红纱,云朵带着晚霞奇彩,飞归峰间谷壑,一弹之顷,变态无穷。
玉龙雪山以险、秀、奇著称,其内主要有“云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等景点,是一个集观光、登山、探险、科考、度假、郊游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
云杉坪景点
云杉坪是玉龙山东麓的约一平方多公里的一片草甸,雪山屏立一侧,周围以千年的云杉林所怀抱,坪内芳草萋萋,牧歌悠扬。云杉坪还是传说中进入玉龙第三国的窗口。
白水河景点
白水河景点为一条幽深的山谷,谷内林木苍苍,清泉长流,有的成潭,有的成瀑,静动有别,情趣独特。
现在白水河边台上 建有停车场、餐厅、购物店、还有进云杉坪的索道站。
甘海子
是玉龙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是个天然的大牧场,每年 春夏之交,百花齐放,组成巨大的花苑,整个草甸充满生机活力。
目前甘海子建有雪度假山庄和直上玉龙雪山冰川附近的大型索道,游客可乘缆车到雪原去观赏万年古雪、冰塔林奇观和滑雪。
虎跳峡
金沙江劈开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峡谷——虎跳峡。
虎跳峡全长17千米,上下落差 200米,两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势惊险奇绝,慑人魂魄,在虎跳峡上游的金沙江入口处,有一巨石横卧江心,激流从仅有30米宽的巨石两侧穿流而过,涛声震天,白浪翻滚,传说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跃上对岸,故名虎跳峡。
登上望峡台,全峡历历在目。迤逦下到江边石滩上,两岸高崖把高天挤成一缝,大江被挤压得仅有30多米宽,江中雄踞5米见方的虎跳石,水急似箭,这就是下虎跳。东侧大岩洞口,有古崖画,多为动物形象。
从上峡口看玉龙山巅,酷肖天国城垛。江面平缓,像柔静少女,但一入峡口便激浪滔天,变成暴戾的怒汉了。先到上虎跳,一道跌瀑高坎是为惹目。坎两侧,绝壁擎天,构成两扇巨型石门,当中屹立着三角状的虎跳石,金沙江巨流从此夺路而出,跃过高坎,以雷霆万钧之势摔砸下来,高坎下,千波万涛沸沸扬扬,回旋翻滚。
看那场面,令人心惊胆战。往前,不久见到满天星滩,滩长半里,暗礁棋布,掀起满江银浪,涛声震天,看似银河繁星,故而得名。全峡有这样的险滩18个,平均不到一里便有一滩。到大峡中段阿昌谷,核桃园村有简易旅舍供食宿。
数十户人家的房屋都用青石板砌盖,山地像一幅幅地图挂在墙上。离村往江边走,就到特险特奇的中虎跳了。只见獠礁林立,危崖四耸,遮天摩云,嵯峨的虎跳石如鬼怪戏浪。激流撞礁,晶花腾空,惊涛轰鸣,如雷贯耳。
盖江崖头乱泉涌流,拦腰有一条半里磴道,人行当中,泉水从头顶喷泻而,织成一挂挂奇丽的珠帘,别有洞天。此外在虎跳峡沿江的岩壁上,发现了12个珍贵的古岩画鱼,使这条世界大峡谷又添奇观。
许多慕名而来的探险家曾试图征服这座险绝的峡谷。
据称,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洛克曾游此地。金沙江漂流的开拓者是我国的尧茂书,他1985年只身一人首漂长江河源及沱沱河,不幸漂至直门达下游不远处遇难。1986年中国洛阳长江漂流队无动力首次漂流虎跳峡成功,但也有两名队员殉难。
迄今为止,全世界成功漂流这座峡谷的探险家不超过150人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县境内,海拔2400米。面积3。8平方公里。目前共有25379人,其中66。7%是 纳西族, 30%的居民从事民族传统手工 业。
古城始建于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南 征云南大理时,用革囊渡金沙江到丽江, 就在丽江古城一带驻扎军营,大石桥北 面一带街巷名称纳西语叫“阿营",“阿营”指蒙古部队。“畅”就是村寨。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
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
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朔“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 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 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
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 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封为 世袭知府。
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亦是 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 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
就是对当年丽江 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纳西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丽江处在南丝绸之路 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从公元1253年,忽必烈驻军丽江带 进了外来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道教,直到20世纪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加上纳西民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 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等。
凡此种种,都能兼收并蓄,共存发展。 这些文化影响更增添了丽江古城的内涵。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 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
玉泉水 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 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 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 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 尼斯”的美称。
一直以来,无数海内外游客被古城、 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 古城中流连忘返。
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之间,距宁蒗县城76公里。
当地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意为母海,因湖的形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为5685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余米,最深处达73.2米,仅次于抚仙湖,位盾全省第二位。
整个湖泊状如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破坏较小,水质洁净。
湖东,有条山梁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条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形成泸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一分为二,半岛尖端与对岸相距仅2公里,成为湖面最狭窄的地方。
泸沽湖内,有5个海岛,属云南境内的3个,属四川境内的2个。它们像一只只绿色的船,飘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里格岛,位于狮子山下,靠湖的北岸。岛北面坡下土地平坦,居住着8户摩梭人,全是木楞房,木房沿岛而筑,大门面对湖水,景色迷人。
土司岛地处湖心,顶端高出水面36米,岛周长约700米,东西窄而南北宽,为狭长形。土司岛的得名,是因为它过去专为永宁土司消闲游乐之用,现在岛上所有建筑物荡然无存,只留下残砖断瓦。里无比岛,又名大堡岛,距土司岛 3公里,处在一直线上。
岛高43。4米,长450米,宽200米。里无比岛西南坡缓,藤树密布;东北方向山坡成台,下至海边,有小沙滩。
黑龙潭
泸沽湖水美,泸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山(狮于山)为人们所喜爱。
这座山雄伟高大,状如雄狮在湖边蹲伏静息,狮头面湖,倾斜的横岭似脚,要是细心观察,还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觉得维妙维肖。人们常呼它为狮子山。传说山上有一位名格姆的女神,她保护着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让百姓多子多孙,让姑娘健壮美丽,让庄稼茂盛,牛羊兴旺。
狮子山在环湖摩梭人心中,是座美丽的山,也是座神圣的山。
他们在山脚为它建立神龛,将格姆女神视为众神之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届时,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特别是青年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食品,有的还骑着骏马,到狮子山朝拜。
除了祭祖格姆女神外,还要举行盛大的野餐、赛马、对歌等节庆活动。
沪沽湖畔村落棋布,当地居民以摩梭人(纳西族支系)为主。摩梭人民居建筑为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0.8米,宽0.2~0.4米不等。
内部以火塘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她们的阿注(朋友)的居室。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摩梭人中还保留着具有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形态,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这种婚姻,在时间上,可长达数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夭;在数量上,可与一二人结为阿注,也可以与更多的人偶居。
结合自愿,解除容易,双方不来往即算解除阿注关系。与此相适应,家庭是由血缘为纽带的母系亲属组成,家中财产均由母系血统的成员继承,子女均留母家,随母姓。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产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俗称黑龙潭。泉水清澈,玉龙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间,景色十分迷人。周围翠柳垂帘、芳草如席,古木葱郁,楼阁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被誉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美玉。
玉泉公园分为玉河、龙潭、清溪、山林等4 个景区。
主要有石牌坊、玉泉胜境、碧海玉龙、玉水龙潭、象山灵泉、曲桥羡鱼、兰圃、牡丹园、梅园、见雪亭等10多个景点。古建筑有光碧楼、五凤楼、得月楼.、龙神阁、戏堂、一文亭等。
玉泉公园内荟萃了古代纳西族建筑群,有省级重点保护的明代五凤楼、解脱林等,还有众多的清代建筑物。
分为三层楼阁的“得月楼”四面临水,雕梁画栋,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为此挥笔题写了“得月楼”和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公园奇丽的湖光山色。
五凤楼
五凤楼原址位于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玉泉公园黑龙潭畔。五凤楼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象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平面呈方形,五凤楼高20米,进深3间,通面阔18.9米,通进深 17.8米。
五凤楼造型特殊,构思巧妙,明、暗间格门上雕牡丹,梅花、石榴等。飞檐斗拱,彩绘色调绚丽,表现出丽江地区独有的纳西建筑风格,为云南民族地区现存的一项重要方建筑。1983年1月,云南省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府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字元朝(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势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官室之丽,拟于王者"。
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化革命"(1966-1976)。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 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带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 而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和。
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簧,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 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
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
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加进了大跳跃的装饰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颤音,冲淡了汉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
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白沙细乐
又名或。
全曲分为及;,,,,,,,,等乐章。乐曲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受到纳西族酋长麦良的欢迎,并协助他征服了邻近地区。离别时忽必烈把部分乐队和一些乐章送给麦良作为纪念。忽必烈回京即位后,曾问询乐队的情况,麦良就将一个未定名的一个乐章寄给他。
忽必烈回信说这个乐章就叫。是表现惜别后依恋之情的。另一传说是明代木天王想吞并西蕃人住的地区,先把女儿嫁给西蕃王子,之后又把女儿接回丽江,筹划杀害西蕃王子。女儿悉知其父用心后,就写封信套在跟随来的狗脖子上,放它回去告知王子。
王子即带兵攻打木天王,但中了伏兵之计,战死在白沙。木天王便把女儿关在玉湖的龙亭中,活活折磨致死,和这两个乐章就是描写这件事的。虽然乐曲的来由和传说解释不一,但其主题是表现人们悲壮激烈,缠绵娓婉,哀伤动人的内在感情的,因而,其中的一些乐章被后人用在办丧事时演奏,成为风俗音乐。
的各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但又可独立演奏。,等还有唱词和伴舞,由白沙的河渠得名,是表现纳西族在玉龙山下修渠,引水灌溉,获得丰收的劳动赞歌;则充满着高原生活的气息。演奏这套乐曲的农民,要着民族服装,即包头帕,穿长衫,细腰带,富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
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
其中有幅绘有一百个神像的大画,,中央为释迦牟尼的坐像,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佛像,下端正中画着密宗三金刚,外侧画四大天王,是汉族,藏族画手合作的,绘制精细,用笔流畅,线条匀称,色彩鲜明,立体感强,有脏话的风格。
建于明末,清乾隆时重修的白沙大定阁壁画,每一幅都是禅宗,密宗和道教佛像揉合在一起,人物的比例,构图,设色,变化等都与大宝积宫有别,作者多数为纳西族画家。但制作水平不及前期壁画。"丽江壁画"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
其他如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纳西族建筑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
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
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
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
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潢材料。
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
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
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永宁摩梭民居建筑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宁蒗县泸沽湖畔,长期以来,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为木结构,四壁由削过皮的原木两端砍上砍口垒制而成,俗称木楞房,屋顶盖板,俗称房板。
摩梭人盖房板有特别技巧,滴雨不漏。
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宿舍楼,也有人叫花楼,门楼,也称草楼。正房供家庭集体活动,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
宿舍楼或花楼,主要供女子居住。门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摩梭房屋的大门,一般开朝东方或北方。其井院较大,有红白喜事,就在井院举行。正屋结构复杂,屋后设夹壁,储存食物,并作为老人居室,正屋右侧为家庭主妇的起居室。
正屋内,一角设灶台,灶台项角有一神龛,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高灶台下方设火塘,火塘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分左柱右柱。左柱为男柱,右柱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棵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
在举行成丁礼时,男的在左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摩梭人的房屋建筑结构与宗教信、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是,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的不断发展,摩梭人在房屋建筑上除保持上述特点外,在房屋构造、内部装修等方面用了现代装饰方法和装饰材料,此外,部分房间的使用功能和建造也有所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