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电视 漳州尿稠是怎么回事

血稠和血脂高是一回事吗?血稠怎样治疗?

全部回答

2005-07-31

101 0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和多发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和肿瘤、心脑血管病一起列为世界范围的三大难症。
   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据估计,我国约有七十万人新发生糖尿病,成了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迫在眉睫。
   这种糖尿病似乎主要由肥胖、缺少运动和不好的饮食习惯所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WNO)认为,肥胖状态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中的50%要得糖尿病,17%会患高血压。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
    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检查并发现糖尿病。同时,有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阳痿,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同时出现肾病、尿毒症、高血压、脑血管病、皮肤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肢端坏疽并发症、神经病变、合并感染等并发症。
   。

2005-07-31

100 0
      我们平常经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其中急性的并发症就会造成病人的生命很快地受到很大的威胁,甚至造成死亡。那么慢性并发症呢就会造成病人的残废或过早死亡,所以造成的结果都是很惨痛的。
  其中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脏和眼睛这样的微血管并发症造成的尿毒症和失明比非糖尿病人要高20倍左右。  大血管并发症造成的心脏、血管、脑子也是增加了3-10倍。这样大的增加率,并发症的威胁确实很大。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最常见是酮症酸中毒。它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造成的。酮症酸中毒大概占急性并发症的80%,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     另外一个就是糖尿病非酮症的高渗性昏迷,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这种往往发生在那些老年的,以前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病人,他们胰岛素也缺乏,但不是很重,那么他们又出现什么表现呢?就是逐渐出现萎糜,昏迷,一查血糖已经很高很高了,但是他没有糖尿病,反而有一些脑血管意外的表现。
    像口角歪斜、说不出话来、偏瘫,一般家庭认为老年人以前没有糖尿病,是不是个脑血管意外,实际他是糖尿病。他这个脑血管意外是可以控制的。你如果要是不当糖尿病治,再给他输点糖(脑血管意外需要输点糖),就把他给害了,这是急性并发症比较常见的。
     第三个就是糖尿病的乳酸酸中毒,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死亡率也很高。     还有一些其它并发症,比如感染也比较常见。那么对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只要是您有意识,及时地用胰岛素,就可以救过来。
  当然第二种,老年人昏迷的用胰岛素治疗的也是可以的。(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讲话稿整理) 糖尿病致命的主凶:慢性并发症   众所周知,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让您确切地说出糖尿病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些患者也许一时还不能准确的说出,那是因为糖尿病的危害常是一种间接表现。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就疾病本身来说往往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少不便,甚至有许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因此许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也不以为然,平时不注意必要的检查和正确的治疗。
  殊不知长此以往必将引起糖尿病对人体的真正危害--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等到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时,后悔已经晚矣。  每年都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请患者牢记:糖尿病的危害不是多喝几杯水、多上几次厕所,而是它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重时可以危及生命,慢性并发症重时可以致残。 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常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常见)、各种急性感染及乳酸酸中毒等。
    另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也是最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乳酸酸中毒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大剂量双胍类降糖药物,特别是降糖灵(苯乙双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发病率很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
  1921年胰岛素发明以前,大多数1型糖尿病病人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预后大大改观,只要患者不随意停用胰岛素或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发生急性并发症后能及时到医院看病,治疗及时、正确,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死于急性并发症的患者以明显减少。
  本书重点介绍最常见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肢体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部及皮肤病变等。  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一种日积月累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将能阻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书重点介绍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足部病变和心脑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五步曲”   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特点有三: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和高血压。
    它是1型糖尿病病人发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一些地区以及新加坡地内的许多国家中,糖尿病肾病是晚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一位原因。在病程超过15年的1型糖尿病人中,30%~40%会发生肾病。
     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类似估计不易获得,因为有许多因素可以使这些病人产生蛋白尿,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非糖尿病肾病、以及种族间的差异。  不过,据估计,在2型糖尿病人中,有25%发生肾病。
  在美国,5%~10%的糖尿病病人为1型糖尿病人,其余90%~95%为2型糖尿病人。所以,大部分需要长期做血液透析的病人(约60%)是2型糖尿病病人。不管患哪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肾脏病变都要经过“五步曲”,即分五期。
    每期表现如下: 第一期   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B超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检测),大于120毫升/分钟,甚至可达到150毫升/分钟。
  其程度与血糖平行。肾活检未见异常,血压不高,见于糖尿病的发病初期。这些反应在经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第二期   表现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无增高,但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
  如行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龄人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尿白蛋白排泄超过2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病人如果持续滤过过多就意味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状态。  此期也可逆转,血压不高,肾活检见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加。
   第三期   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的尿白蛋白升高,达20~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维持相对正常。在后期,血压可能轻度升高。假如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9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成明显的糖尿病肾病。
     第四期   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也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相当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高血压。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1。  22毫升的速度不断恶化,使病人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硬化。
  此期即使经严格治疗也不可逆转。 第五期   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肿及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出现低蛋白血症。
    此期多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糖尿病主要临床类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幼年。   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起病初期血中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高。口服葡萄糖胰岛释放试验可见基础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显示胰岛素缺乏。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以后中、老年。
  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或缺如。  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依赖胰岛素,但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或因并发症和伴发病的存在,有时亦需要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轻度降低或高于正常。胰岛素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可稍低、基本正常或高于正常,分泌高峰延迟。   血糖的正常值   我们必须肯定糖尿病的诊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血糖。
  你不能拿尿糖来诊断。尿里有糖是糖尿病,尿里没糖不见得不是糖尿病。唯一的诊断是血糖 。   一般查血糖一查空腹的,二查饭后两小时的。空腹血糖正常值是6。1或109毫克以下这么一个标准。  那么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
  0或者是126毫克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另外,饭后血糖也是很重要的,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7。
  8或140m毫克以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11。  1或200毫克以上。那么140和200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
  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谁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我们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应该是6。1或者是109毫克以下。但是空腹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是7。0或者是126毫克这么一个标准。
  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值之间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  我们管这种人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另外饭后血糖也是挺重要的。饭后血糖正常值是7。8或是140毫克以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11。
  1或者200毫克以上。那么140和200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落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餐后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那么我们觉得呢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很容易得糖尿病的,这种人一定要小心。
     帽子就悬在你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我们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比如说年龄偏大的,四十岁以上的。
  这种人要小心得糖尿病。得糖尿病机会多,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家里有糖尿病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得糖尿病的,就是说有家族史的人也是高发人群。     还有人是曾经血糖高过,曾经尿糖阳性过,但现在查都是正常的。
  但是只要曾经高过就说明是很危险的,容易得糖尿病。还有就是生过大孩子,生过巨大儿的,什么叫巨大儿呢,就是四公斤以上,八斤以上的孩子。妇女生过这样大的孩子的。估计她怀孕的时候,血糖曾经高过。那么没查出来,孩子得到充足的血糖变得比较大,实际上母亲有危险。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代谢综合症,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总的来说就是七个高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包括超重和肥胖,不管怎么说,体重过高),高尿酸,高血粘,最后是高胰岛素血症。
  如果这七个里面有两个高,我们可以说他是代谢综合症。  这种人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有一个人很胖,血脂是高的,或者是很胖,胰岛素是高的。或者很胖,血压是高的,这种人血糖即使正常,也要小心。
  所以我们预防糖尿病不能说得了糖尿病以后再预防,而应该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首先需要知道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你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它。     有的人自我感觉是健康的。
  比如说体重下降,他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能吃能喝身体好,可能就完全耽误了。实际糖尿病的症状大概是两大块。一块叫做三多一少,三多是什么意思呢?叫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来的情况要多。
  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体重和体力下降叫做一少。  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你发现你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你体重体力并不好。
  吃得多应该是身体好的,你的体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容易累,查一查!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那么第二个就是有的人餐前低血糖,他没有什么口渴多饮多尿。  但他就是饭前觉得饿得不行。
  这顿饭管不到下顿饭。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得心慌。有人这样说,他下班骑车的时候,路上走路上必须得买点东西吃,否则就到不了家了。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高了而造成这个,这也是一个症状。
       还有一些属于并发症的。比如皮肤搔痒,容易长疖子,还有一种叫做胫前黑斑的表征。腿上一碰黑一块。很快消不掉,还没消掉,又一块,又是黑的。腿前面都是黑的。这糖尿病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表现。
  那么还有是视力不好。远处近处都看不清楚。它并不见得是眼科并发症。而是因为血糖高了,眼睛受害的,病人总是看不清楚。  当然也有一些并发症,象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还有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小孩得糖尿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有这些蛛丝马迹千万不要放弃,实际上只要有糖尿病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查不出来的。想要查一滴血就能查出来,千万不要耽误。任何一种病,包括爱滋病,都说早晚有一天能根治。糖尿病早晚有一天会被根治的。  但是不是现在。
  现在说它要是能根治,那是夸大其辞,或者就是巫医假药,就是骗人的。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在1型糖尿病病友身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与酮症酸中毒相似,只是尿中没有酮体,少有酸中毒。
    由于血糖和血渗透压很高,患者很容易发生昏迷,一旦发病,死亡率也远比酮症酸中毒昏迷为高。处理和抢救的原则与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相近。 高渗性昏迷的预防   和任何一种糖尿病急症一样,高渗性昏迷的预防极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即对病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 及时发现、正确治疗糖尿病   * 平时注意都喝水,一定不要限制饮水   * 规律生活、合理起居,注意锻炼   * 老年患者得了小病要及时治疗防微杜渐   * 任何不适时均应加强血糖监测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血液中乳酸堆积而引起的酸中毒疾病。
    糖无氧酵解后产生乳酸,正常时,身体产生乳酸量不大,对身体无害,大部分由肝脏转化成糖原,多余的乳酸经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糖尿病人合并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血管阻塞造成氧气供给不足,乳酸生成会明显增加。
  降糖灵能增加葡萄糖无氧酵解,过量服用也会促使乳酸大量生成。特别是肝功能有障碍,不能将乳酸迅速转化,或者肾功能不全,不能将多余的乳酸完全排出体外,都会造成乳酸在体内堆积,造成乳酸性酸中毒。  此时,病人常出现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深快,重者出现昏迷,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对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应慎用或不用降糖灵。如果已经发现有乳酸性酸中毒,要尽快送医院进行治疗。 糖尿病心脑肢体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心脑肢体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脑肢体大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病变不是糖尿病所特有,但糖尿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者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但发生率更高,发病更隐蔽。 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停止吸烟、最理想的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治疗高血脂、注意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降低脂肪的摄入)、鼓励运动、定期就医检查、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后,常常需要去医院接受医生的内科或外科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痛风”的饮食和治疗   Ⅱ型糖尿病常见于肥胖者,有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约40%的病人发生高血压,并易发生动脉硬化。痛风亦常见于肥胖者。上述的肥胖、Ⅱ型糖尿病、痛风、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组成一组病理生理状态称为代谢综合症,其共有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胰岛素抵抗。
    所以糖尿病患者(包括糖耐量异常者)同时伴有痛风的现象颇为常见。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水平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酶学、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范围从单纯降糖发展到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
    尽管新的口服降糖药不断涌现、胰岛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脂代谢,增强糖自稳等优点,在轻型、中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显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中医学的相互渗透,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康复中心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对"证"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辨证客观化"、"诊断定量化"、"证候规范化"等与客观指标的关联体系,使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更高层次,从临床实践中筛选出一批疗效可靠的方药,不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走向世界,与世界医学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缺点:降糖作用慢,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究出能在两周内很快降糖的纯中药,市场上凡是能很快单独降糖的所谓纯中药一般都加有西药。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周围动脉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肌病。
    糖尿病的发病在不断增加,应视为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从心血管医学的角度,更恰当的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2005-07-31

99 0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治疗之基础。   适当的运动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三大基础疗法之一。它的临床意义在于促进减肥、促进组织细胞对糖尿病的利用,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能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根据个人的具体状况,爱好和客观条件自选运动方式。  病情不稳患者不宜参加锻炼。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法之一。它的临床意义在于提高身体素质,或使肥胖者降低体重。
  不论有无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都应注重健康饮食,糖尿病患者更应注重科学营养,减轻各器官代谢负担。   参考内容:(1)不宜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冰淇淋、糖果、蜂蜜、糕点等。  (2)不宜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心、肝肾、动物油脂、蛋黄、煎炸烤等食品。
  (3)水果不宜食柿子、鲜枣、红果、栗子、香蕉、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戒烟限酒。(4)根据病情,可适量食用的水果有:鸭梨、草莓、樱桃、李子、西瓜、橙子、橘子、苹果等。(5)建议多食纤维食物,如:粗粮(荞麦、燕麦、玉米面等)、豆类和蔬菜(苦瓜、冬瓜、南瓜、黄瓜、洋葱、海带等)。
  
    饮食应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科学营养合理取舍。   坚定治疗信心,忘去年龄、疾病、恩怨、保持心情舒畅给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空间是治疗糖尿病的三大基础疗法之一。 。

2005-07-31

98 0
     糖尿病自我控制模式 一、认清自己所处疾病的发展阶段 (一)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糖尿病也不例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及流行也有规律性。
  成千上万医学专家及众多患者,在与糖尿病进行斗争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总结、概括,业已总结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已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实践。  包括胰岛素的发现、降糖药物的发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糖尿病的运动处方及各种有效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等。
  这些都对糖尿病的控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糖尿病的发生取决于其遗传素质,在外界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这种遗传素质发生突变,由隐性变为显性,从而发生糖尿病。如长期高脂肪、高蛋白膳食、饮食愈来愈精细,加之人们越来越舒适安逸,缺乏应有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造成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体重日趋增加,甚至发展到肥胖;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变得不敏感,即发生胰岛素抵抗。
    长期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机体为了达到平衡血糖的目的,会加倍努力分泌胰岛素,这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这样胰岛?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以致于难以承受而发展到胰岛?细胞功能衰竭,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而达到胰岛素的绝对不足,即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同时胰岛素活性也很差,必然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症状。
    即使是2型糖尿病,也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并且环境因素的作用须持续一段时间,3~5年或8~10年后才发病出现临床症状。
  由于这些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往往不会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这种长期缓慢作用的后果是累积和叠加的,由量变而发生质变的过程。  由于循序渐进,人们也未觉察,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展到临床糖尿病阶段,等到医生将诊断证明书摆到面前时,才可能会为之一惊!糖尿病真的离我们这么近?是的,糖尿病的确离我们很近,稍不留意,这只魔鬼之手真的会抓住我们不放,一直抓住我们到生命的终止。
  可以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是10人或者20人。  但是20年前、30年前,我们周围熟悉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患糖尿病,可能是1人、可能无一人。这么20~30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迅速增加。
  有专家统计,从1979年至1997年患病率增加了38倍。可谓触目惊心的数字。专家指出,中国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流行趋势仍然是快速增长。  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病人可能达到1亿人。
  到那时果真如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造成巨大负担,同时这种可怕的结果也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悲哀。如何有效地扼制糖尿病快速发展的势头,如何卓有成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广大群众和糖尿病患者的责任。
     因此,医务工作者与糖尿病患者紧密合作,共同与糖尿病作持久不懈的斗争,在斗争中认识糖尿病的规律,在斗争中掌握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这是我们不容推御的任务。 (二)糖尿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其疾病的进程是连续性的,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界线不是那么明显的。
    根据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将糖尿病划分三个阶段。 1、糖尿病亚健康阶段:糖尿病的亚健康是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病人之间的阶段。表现为血糖偏高,但又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值大于或等于7。
  8mmol/L(140mg/dL),但小于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亚健康也有部分表现出易疲劳、乏力、头晕、耳呜、睡眠不良,心烦意乱等症状。糖尿病亚健康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前期,是糖尿病的“预备役”。
  此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可逆转;也可以保持亚健康状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1~2年。如果认识到糖尿病的亚健康,并引起足够重视,这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只有这个段是可逆的,采取一些预防保健措施、调整饮食结构,科学适量运动、减肥控制体重等措施,完全可以使糖尿病亚健康状态转变为正常糖耐量。
    一旦错过这一时机,听之任之,进一步发展、演变成糖尿病初期,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则没有回头路,不可治愈,将会伴随终生。因此,糖尿病亚健康阶段是非常宝贵的时机,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值得重视的人群有:(1)糖尿病患者子女,特别是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2)肥胖及超重者,尤其是年龄大于40岁者;(3)有过较大胎儿妊娠史者;(4)缺少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者,如高热能、高脂肪饮食习惯者。
    对上述人群要定期检测血糖,以便早发现、早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糖尿病的初期 在糖尿病亚健康阶段未能发现,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疾病进一步发展演变到糖尿病阶段。
  血糖进一步增高,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桨葡萄糖超过11。  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126mg/dL);(3)在口服葡萄血糖耐量试验中,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桨葡萄糖浓度大于或等于11。
  1mmol/L(200mg/dL)。并且有糖尿病的症状,一旦突破亚健康阶段进入糖尿病的初期阶段,就意味着糖尿病要与您终身相伴,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之。  因为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显著地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进程。
  患者如果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对待,那么,血糖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每天都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精神压力很大,对治疗失去信心,那么血糖会随情绪的波动而波动,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在糖尿病初期尽管我们已失去了一次预防糖尿病的一次机会,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仍然面临着新的机会,即积极主动地采取适宜措施,卓有成效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照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走向健康之路。
   3、糖尿病症并发症期 糖尿病初期,若未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治疗措施不力,长期血糖波动,糖尿病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眼睛损害、肾脏损害、神经损害、心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并发症。如果在糖尿病初期,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此阶段可以持续20~30年而不发生并发症。
    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血糖波动较大,也许3~5年就会达到并发症期。并发症期主要指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发展到并发症期对病人是巨大痛苦,如失明、截肢、肾衰等。对家庭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
  有专家指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处于初期一定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发展。  尤其控制好血糖,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万一糖尿病发展到并发症阶段,我们仍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新的并发症的出现,预防原有并发症的加重,尽量少用药物,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可以考虑使用确有保健效果的保健食品及适当饮食、运动等无害化的措施比较适宜,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走向健康之路。
     (三)认清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经历亚健康、初期及并发症期三个不同阶段,对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对策略和措施是不同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位糖尿病患者,认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一下自己的病情,对照自己属于糖尿病的哪一阶段,以便为采取个性化预防控制方案的拟定提供科学依据。
    糖尿病患者也应该提醒自己的子女注意早期预防,以免错过糖尿病亚健康的阶段。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发现是在偶然一次的体检中或者因其它疾病的诊疗中发现的,但发现使已经达到糖尿病的初期,实际上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糖尿病初期。
  在糖尿病的亚健康阶段自己就没有发觉,所以也就错过了治愈糖尿病的时机。  因为只有糖尿亚健康才可以彻底治好糖尿病,一旦进入糖尿病初期,糖尿病的控制与治疗的成本将成10倍增加。
  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医疗费用4000元,而一个糖尿病亚健康者的保健费用,或者使糖尿病亚健康转化为正常,则仅花费300~400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新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费占总治疗费的80%,与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每例费用增加531%,有肾病并发症的患者每例费用增加1310%。
     二、确定适合自己的糖尿病控制模式 (一)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良好 一般 不良 血浆葡萄糖 mmol/L 空腹: 非空腹: 4。
  4-6。1 4。4-8。0 ≤7。0 ≤10。0 >7。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 8。  0 血压 mmHg 130/80160/95 体重指数 Kg/m2 M1。
  1 1。1-0。9 4。5 (二)糖尿病亚健康阶段的控制模式 在糖尿病亚健康阶段如果采取适当的对策与措施,完全可以使亚健康阶段转化到健康状态。 1、饮食控制: 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重、劳动(活动)强度、查表得出自己一天摄入多少千卡的热能是适宜的。
    在日常的饮食中,长期坚持每天热能总量的摄入不超过此标准。 如刘女士,身高158cm,年龄43岁,体重65公斤,轻体力劳动(驾驶员)。为糖尿病亚健康。 表9-1 不同劳动强度热能需要量表(千卡/公斤体重/日) 卧床休息 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超重 15 20~25 30 25 正常体重 15~20 30 35 40 体重不足 20~25 35 40 40~50 (1)查表——刘女士标准体重为58。
    6公斤 (2)实际体重65公斤,标准体重58。6,那么超重率为 (65—58。6)/58。6×100%=11% 在标准体重上下波动10%者为正常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10%按超重计。
  刘女士达到超重标准。 (3)查表,在超重一行,从事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为20~25千卡。  那么刘女士每日需要摄入总热能为:58。6×25=1325千卡 (4)三大营养提供热能所占比例 适宜的比例为:蛋白质占总热量15%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60% 脂肪占总热能25% 那么刘女士每日总热能的分配如下: 蛋白质应为1325×15%÷4=45克 碳水化合物应为1325×60%÷4=199克 脂肪应为1325×25%÷9=37克 (5)三餐热能分配各按1/3或者按1/5、2/3、2/5分配。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刘女士每天总热能控制在1325千卡左右,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45克、碳水化合物约200克、脂肪(油)约37克。以此标准指导刘女士的日常饮食。 那么刘女士的具体饮食热能摄入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吻合呢?可以将刘女士每天的饮食品种数量进行统计、计算,知道她每天摄入营养素的实际量。
     (6)刘女士某一天的实际饮食如下:表9-2 早餐:①鸡蛋 1个 60g ②馒头 1个 80g ③面汤 1碗 20g 午餐:①米饭 3两 150g ②鸡蛋蒜苔 鸡蛋 70g 蒜苔 50g ③红烧肉 30g 晚餐:①米饭 3两 150g ②鱼 一条 80g ③青菜 150g ④榨菜肉丝汤 肉 15g 榨菜 10g 烹调油 15g (7)计算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将各种食物合计后填写到下表(9-3),查食物成分表计算三大营养素的量 食物品种 重量(g)蛋白质(g)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鸡蛋130g 面粉 100g 9。
    4 1。4 75。2 大米 300g 20。7 5。1 228。0 蒜苔 50g 0。6 0。15 4。5 青菜 160g 3。84 0。8 4。96 肥瘦肉 30g 3。
  9 9。0 0。3 鱼80g 植物油 15g 0 15 0 67。94 47。  35 315。2 刘女士这天摄入蛋白质68g,脂肪47。4g,碳水化合物315。
  2g。 折算成热能为: 68×4+47。4×9+315。2×4 =272+426。6+1260。8 =1959。4千卡 (1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供能4千卡,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供能9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供能4千卡。
    ) 三大营养素所提供热能的百分比: 蛋白质占272/1959。4×100%=14% 脂肪占426。6/1959。4×100%=22% 碳水化合物1260。8/1959。
  4×100%=64% (8)评价:根据刘女士的身高、体重及劳动程度,刘女士合适的能量摄入量应为1325千卡/日,但某日刘女士实际能量摄入量为1959。  4千卡,超过634千卡。
  三大营养素合适的比例蛋白质应为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为60%。实际情况来看,三大营养素摄入的比例还是比较合适的。总热能摄入偏高,应该适量减少主食摄入,并减少一点脂肪多的食物。通过调整以后再进行相同的膳食记录和计算,使其能量摄入的总量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逐步达到标准。
     2、运动处方: 合理的饮食方案,另加运动处方,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控制体重,并且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地减轻胰岛素抵抗。一般在糖尿病亚健康阶段已有胰岛素的抵抗。
   运动量的计算和运动程度的估算: 表9-4 各种活动的热量消耗 体重67。  5kg 活动 热量消耗(千卡/小时) 轻度体力活动: 卧床或睡觉 80 学习 90 休息、谈话 100 吃饭 110 站立 140 洗衣(洗衣机) 160 家务劳动 180 中度体力活动: 散步(4千米/h) 210 自行车(8800m/h) 210 园艺 220 高尔夫球运动 230 保龄球运动 270 下楼梯 270 上楼梯 550 重体力活动: 击剑 300 划船(4000米/小时) 300 游泳(400米/小时) 300 散步(6000米/小时) 300 打羽毛球 350 骑马小跑 350 集体跳舞 350 打排球 350 滑滚轮 350 打乒乓球 360 剧烈运动: 挖沟(手工) 400 滑冰(1600米/小时) 400 伐木 400 打网球 420 爬山丘(30米/小时) 480 滑冰(1600米/小时) 490 慢跑(9300米/小时) 600 骑车(20100米/小时) 660 赛跑(16000米/小时) 1000 除运动项目的选择外还应有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最大心率不超过(210-年龄)为宜。
    如40岁的糖尿病亚健康者,运动后最高心率不应超过170次/分,若超过170次/分,说明运动过大,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待适应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在运动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安全。
   3、唐美含片的正确应用: 对糖尿病亚健康者,每天舌下含服一片或2片即可达到平稳控制血糖的目的。  一般在餐前15-20分钟舌下含化,通过舌下及口腔粘膜毛细血管吸收直接入血发挥作用。
   唐美含片的有效成分是植物降糖多肽。这种多肽与胰岛素分子结构非常相似。所以吸收入血后可以发挥类似胰岛素样作用对血糖进行调节。有趣的是,近来有研究报道称酪氨酸磷酸酶是影响胰岛素活性的元凶,是这种酶与胰岛素发生共价键结合,改变了胰岛素的原有的分子空间结构,使胰岛素活性受到抑制,即胰岛素抵抗。
    根据生物学竞争性结合原理和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理,植物降糖多肽一方面与胰岛素分子结构近似,同时其分子量约为胰岛素的三倍。这样植物降糖多肽进入血液后,与酪氨酸磷酸酶有更强大的亲和力,结果与胰岛素分子相结合的酪氨酸磷酸酶被植物降糖多肽强力拉下,使胰岛素又重新逐步恢复其原有的分子结构,从而使其生物活性也得到相应恢复,所以植物降糖多肽牺牲自己救活了胰岛素分子,使机体胰岛素分子重新活跃起来,也就是植物降糖多肽可以减缓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大大改善糖尿病亚健康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调节能力。
     唐美含片为什么要舌下含服?靠口腔粘膜吸收呢?近来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胃粘膜蛋白质含有丰富的酪氨酸磷酸酶,植物降糖多肽如果吞服入胃很容易被胃粘膜上的酪氨酸磷酸酶捕获,与之结合,使植物降糖多肽无法吸收入血与血液中酪氨酸氨酸磷酸酶结合而发挥解救胰岛素的作用。
  所以唐美含片只能舌下含化吸收,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对糖尿病亚健康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处方及唐美含片的正确应用,一般在2个月至4个月就可以使高血糖状态得到基本恢复。这三种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组合,无需吃药就可以解决糖尿病亚健康阶段的高血糖问题。
   自己掌握高血糖控制办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远离糖尿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三)糖尿病初期的控制模式 在糖尿病亚健康阶段若未能很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突破亚健康,进入糖尿病初期。
  糖尿病初期的控制重点是: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控制高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坚持不懈地实施饮食控制,减轻肥胖控制总热能摄入量,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  具体操作参见(一)糖尿病亚健康阶段的控制模式中的饮食控制。
   2、运动治疗:适当科学的运动是控制体重、消除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的重要方法,作为糖尿病初期理应坚持,一周安排4~5次。根据运动项目及持续时间计算由于运动所额外消耗的能量,在饮食控制的热能计算时,需补充此部分热能。
    具体操作参见(一)糖尿病亚健康阶段中的运动处方。 3、唐美含片的正确应用: 当糖尿病亚健康进展到糖尿病初期,说明胰岛素抵抗已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因此唐美含片的使用必须加大剂量,一般应该每日三餐前及睡觉前舌下含化一片,每日4片,若血糖们控制不理想,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达到每日8~10片。
    唐美含片从药用苦瓜籽中提取,为植物多肽无任何过敏反应,也不会造成低血糖,长期大剂量使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4、少量药物辅助: 对大约80%糖尿病初期患者,通过以上三种措施的综合应用都能达到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标。
  但有部分患者以上三种措施尚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其中有部分患者是因为以上三种方法并未严格按要求去做,故效果不理想,若能严格执行饮食控制、运动处方和唐美含片,还会有一部分病人达到控制血糖的理想效果。
    我们之所以主张糖尿病患者初期尽可能应用无害化的控制高血糖的措施。主要宗旨就是避免应用药物去控制血糖,我们知道,任何药物都是有毒副作用,长期药物的应用及胰岛素抵抗的持续作用尽管血糖得以控制,但是为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埋下祸根。
   对以上三种措施综合应用仍未能有效控制高血糖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少量应用药物,对以上三种措施的起着辅助和协同作用。  等到血糖控制平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用量,并适当增加唐美含片的用量。
  如有可能完全取消药物的使用。 (四)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控制模式 糖尿病初期长期大剂量应用药物或者过分依赖降糖药物而忽视了饮食控制、运动处方及保健食品唐美含片的应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累积损害病人的肝肾功能,并造成眼睛、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
    使糖尿病进入糖尿病并发症期。在这个时期,病人不仅忍受着巨大的身体上的痛苦,同时还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复旦大学的研究指出,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增加531%~1310%。
  糖尿病并发症期控制模式的主要宗旨是:积极采用无害化降糖措施,减少药物用量,减轻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病人医疗费用的支出。   1、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进入并发症期,饮食控制显得更加重要,同时饮食摄入量及计算需要更准确些,以免给机体增加负担。
  具体操作参照(一)糖尿病亚健康阶段的控制模式饮食控制的内容。 2、运动处方:糖尿病并发症期,患者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心、脑已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为糖尿病并发症期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更应该慎重,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病人的爱好、兴趣,为病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及运动时间限制。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以求更切合实际,促进病人的康复。参照(一)糖尿病亚健康阶段控制模式、运动处方。 3、唐美含片: 大量研究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长期大剂量降糖药物的应用所致。
  唐美含片为一种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植物多肽类保健食品,与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元凶酪氨酸磷酸酶结合,以实现消除胰岛素抵抗,有效调节血糖的目的。  每日三餐前及睡前各舌下含化一片。血糖波动较大者可以每次舌下含化2片,每天用量可以达到4~10片。
  大剂量长期使用不会造成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 4、药物应用:在以上三种措施综合应用2-3个月后,若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用量,以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与此同时应考虑加大唐美含片的用量,以防血糖升高反弹。
   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身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后,综合应用、饮食控制、运动处方、唐美含片及药物辅助几项措施,消除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高血糖,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的自我控制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降糖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用量,尽可能地采用无害化的控制血糖、控制糖尿病发展的措施。  在糖尿病的控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我们糖尿病患者本人,医生及有关专家仅仅是起着指导辅助的作用。
   糖尿病朋友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走上健康之路要靠我们自己,掌握自我控制糖尿病的模式,探索出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糖尿病自我控制方案,过正常人的生活,向着健康出发! 。

2005-07-31

97 0
王保平是山东济宁市老年血管病医院院长,还是济宁医学院研究所我担任所长,这样的医院属于以擅长于治疗心脑血管、脑血管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这类病,就是教学、研究、临床三结合,教科研。 可以写信到山东济宁市老年血管病医院,或者济宁医学院研究所联系王院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电视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电视
电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