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在十三陵明陵前为什么有五供? 摆放五供有什么用?

在十三陵明陵前为什么有五供? 摆放五供有什么用?好像是两个烛台,两个瓶,中午的是一个香炉,放这个有什么象征意义?

全部回答

2011-07-20

0 0
    在在十三陵看到的五供,是古代象征性石雕祭器。中间是香炉,三足圆鼎形式,炉盖雕云龙。两侧是烛台和花瓶。 十三陵每座陵前都有五供,思陵前后各有一套,而定陵的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
  shandali (山·大力|草原铁道之夜)在水木社区发过一组照片和解说文字《明十三陵纵览之三:五供》: 裕陵、茂陵五供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栽植树木的雕花树盂,在十三陵中为仅有的两个例子。  树盂由盂身和盂座组成。
  盂身盂座已经分离,前为盂身后为盂座。 前12座陵内的五供雕刻风格基本一致。其中以定陵的五供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思陵的五供为清代所设,因此上同前12套五供风格迥异。五件供器分别有自己的基座,直接独立在地面上,并没有共同的供桌作为基座。
  同时,香炉、烛台和花瓶雕刻更为精致:和前面各陵的圆形香炉不同,思陵的香炉呈方鼎形,炉身雕刻的饕餮(传说中凶恶贪食的野兽)图案呼之欲出;烛台和花瓶除外形更加新颖外,上面的石雕内容也更加丰富。   与众不同的是,思陵陈设有前后两套五供,而前面各陵分别只有一套。
  第二套五供有共同的石供桌。供桌上又石雕供果五盘。分别是石榴、橘子、柿子、佛手、桃,互不重复。思陵保存至今的两套石五供在十三陵中绝无仅有,是思陵地面残存建筑最主要的看点。 除了石雕的五供,还有摆放在佛像前供桌上的瓷器五供(又称五具足)。
    一般由一个香炉、一对花觚、一对烛台组成。瓷质五供最早出现在正德时期,但成套传世的瓷质五供主要是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烧造的。五供的形制前后变化不大,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或大或小。
   【上图为十三陵石雕五供 下图为苏富比曾拍卖过的官窑瓷器五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