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怎么爆发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战争策源地。在欧洲,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一战的结果与纳粹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德国的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 在远东,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以求达到扩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间的目的欧洲战场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10月份的欧洲,波兰遭受两面夹击,遭到了覆亡的命运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德战争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在远东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著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全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战争策源地。在欧洲,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一战的结果与纳粹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著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德国的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
在远东,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以求达到扩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间的目的欧洲战场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10月份的欧洲,波兰遭受两面夹击,遭到了覆亡的命运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德战争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在远东的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著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电战”是怎么回事。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而是实行所谓的“静坐战”,企图祸水东引(“东”指的是苏联)。
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
中国战事之爆发
参见:抗日战争 (中国)
1937年8月28日,《申报》记者在被日军飞机炸毁的上海南火车站铁轨上拍摄了一个父母刚被炸死、正在铁轨上深哀啼号的婴儿,当时中华民族的危机已经空前严重。
二战中国战场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时就已经全面展开,比欧洲爆发全面战争早了两年多。事实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和日本已经分别在中国东北、上海、华北附近爆发过军事冲突,因此有学者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在那时就已经开始。
但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军力仍然被蒋介石调用去从事“剿共”行动。剿灭共产党的行动在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才停止,而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正式战争状态则在七七事变之后才得以明确。
从1937年到1941年,二战亚洲战场的绝大部分战役发生在中国。
日军从华北和上海两个方向向中国腹地发起猛烈攻击,并宣称能“三月亡华”。中国政府组织力量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淞沪会战苦战3个月后,1937年12月中国政府的首都南京失守。为了报复中国政府的强力抵抗,和企图通过野蛮手段恫吓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日军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屠杀行动,其中南京大屠杀尤为惨烈,据中国政府官方资料,有30多万人在这次事件中被日军杀害,如果包括从上海到南京一线及其周边地区的话,受害人数更高达上百万。
1940年,抗日战争中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大片领土,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汉、广州等重要的大城市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中国国民政府在撤离南京后,先迁到武汉,然后又退守重庆。
在这一过程中,国民政府继续组织力量反抗,在徐州、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广州组织过大规模战役。1938年秋,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东部的大片领土(以占领广州、武汉为标志),但是面对国民政府的抵抗,和占领区内人民的自发抵抗,日本已经感觉无力发动进一步的进攻,于是战争进入僵持状态。
在战争之初,中国基本上独自与日本作战。英国参与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美国也未向中国进行任何援助,相反的,不断将战略物资卖给日本。仅有苏联对中国提供了有效的军事援助,苏联甚至还以志愿者的形式派遣飞行员直接加入中国空军参加对日空战。
但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苏联的对华援助就此中止。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方才答应援助中国战区,但是援助并不是无偿的,它要求中国用桐油来换。甚至在初期,美国还把大量援助囤积于印度,并没有马上交给中国。
由美国退役军人和志愿者组成的飞虎队,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他们所使用的竟然是中国政府从苏联购买的飞机。战争后期,美国援助方才日渐增多,但是与欧洲相比,仅仅是其对欧援助的1。7%。
到1941年,日本已经占领了华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但是日本依然不得不面对来自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正规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的抵抗。
尽管日本在华建立了多个傀儡政权,但是这些政权基本上没有实权,加上日本军队的残酷压迫使得日本的占领极为不得人心。日本人拒绝直接与蒋介石政府谈判,也不愿意作出让步以换取民心,他们只是希望通过高压统治能令中国人放弃抵抗。
这种政策导致更顽强的抵抗与国际舆论的反弹。由于日本的侵华行为,美国、英国以及流亡的荷兰政府(此时依然控制著东南亚的大片石油资源)停止向日本供应原油与钢铁。日本将此看作是一种挑衅,并称这三国和中国为ABCD包围网。
最终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南亚的战争,试图以那里的资源维持日本这一战争机器的运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重创停泊在那里的美国舰队,同时向马来亚(马来半岛)与菲律宾进攻。
虽然日本非常清楚,他们无法与美国进行一场持久战,他们却还希望美国在面对如此突然、惨烈的牺牲后能够愿意与日本进行协商,以迫使美国接受其在中国的侵略行径和既得利益。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们面对的是一场自知无法取胜的战争。
四天后,日本的盟友德国也对美国宣战,美国被迫两线作战。而在此之前,美国尽管通过租借法案不断向英国和苏联提供战争物资,却一直试图保持中立。盟军由于欧洲战事的拖累无法在亚洲对日本的进攻实施有效抵抗。
1941年12月10日英军在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多艘重要军舰被击沉,香港也在1941年12月25日被日本占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在关岛和威克岛的基地也被日本攻占。次年1月日本开始进攻缅甸、所罗门群岛、荷属东印度以及新几内亚,占领了马尼拉、吉隆坡和腊包尔等城市。
日本侵略征服的道路是如此的神速:1942年2月新加坡、巴厘岛与帝汶、3月仰光、爪哇、5月曼德勒都一一被日军占领。而日本空军也完全控制了这些地区的空中战场,美英的空军被完全赶出这些地区。日军还对澳大利亚北部发起突袭,并扫荡东印度洋,将英国舰队赶出锡兰。
但盟军的攻势逐渐加强。4月的空袭东京(Doolittle Raid)虽然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却鼓舞了士气;而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海战(Battle of the Coral Sea)虽失利,却依然挫败了日军进攻莫尔斯比港(Port Moresby)的企图。
之后是6月关键的中途岛海战(Battle of Midway):在这场实力相近的战役中,日本海军遭到了决定性的打击,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中途岛海战后,盟军扭转了战局,开始发动反攻,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苏军也加入了对日作战,并很快歼灭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和北朝鲜;中国军队(包括国共两党的军队)也转入了局部反攻陆地上,在缅甸的英军和英属印度军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下开始还击日军,撤退速度也减缓了,澳大利亚军队在新几内亚成功地守住了莫尔斯比港,8月日本地面部队在米尔恩湾战役(Battle of Milne Bay)中遭到挫败。
同时美国和日本抢占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在之后的6个月双方部队发生激烈战斗,最终美国取得了胜利。至此日本不得不开始打一场防御战,盟军变被动为主动。日本海军被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拖累,从此便再也无法恢复元气。
日军在其他战场上也丧失了优势,美国开始积极为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的陆地推进以及尼米兹的太平洋岛屿战争铺平道路。
二战著名的照片“硫磺岛升起星条旗(Flag raising on Iwo Jima)”,经过硫磺岛恶战后,美军获得了直接针对日本的制空和制海权,太平洋战争的胜负逐渐明晰。
在中国大陆,日军也被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泥潭,国民政府将领薛岳、陈诚抵抗住了日军在湖南和重庆周围进攻,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中国共产党在发动了“百团大战”之后,利用游击战术不断的打击日军的后方补给线。
虽然经历了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的溃败,国民政府依然在不断的抵抗。只不过到1944年的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欧洲的德军也不断退守,大陆交通线的打通对于日军扭转战局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帮助。
1944年盟军在一系列越岛登陆作战中,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日本海军遭到重创,随后盟军发起进攻菲律宾的登陆战役,在莱特湾海战中击溃了残余的日本舰队。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空中和海上的压倒性优势。
虽然东线战事形势千变万化,可是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虽然屯重兵于国门,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著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著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予以形式上的谴责而已。
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Sitzkrieg),西方则称为“假战”(Phoney War)。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