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从何而来?
《新华字典》解释说:姓名是指“姓+名字”。但在我国古代,并非 一开始就存在“姓名”,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它 们才发展成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1。“姓”的由来。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点 标志符号。那时的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亲,不知有父亲。据考古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 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30个,但大多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妊、 好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可见,我 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 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全部
《新华字典》解释说:姓名是指“姓+名字”。但在我国古代,并非 一开始就存在“姓名”,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它 们才发展成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1。“姓”的由来。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点 标志符号。那时的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亲,不知有父亲。据考古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 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30个,但大多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妊、 好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可见,我 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 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2。“氏”的由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某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分解。于是,由“姓” 衍生出一系列分支,这就是“氏”。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 部落的标志。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只有贵族才有,因为氏是辨别贵贱而为贵族独有的标 志。命名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 官职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后来,随着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了。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 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秦朝统一全国后,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虽然稍有区别,但可忽略不计。到了 汉代,姓和氏完全没有区别。究其二者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 侯、伯、子、男等爵位。
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所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所 以与姓融合了。3。“名”的由来。《礼记•檀弓》中记载:“幼名,冠字。”《礼记•冠义》中记载:“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唐朝经济学家孔颖达说:“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综上所述,可知在古代,名是一个人成年以前的称呼,其使用范围较小,多局 限在家里,供父母、亲朋好友称呼。关于起名,我国有个传统习俗,即婴儿在百日那天由父亲取名。百日时,母亲 和保姆抱着孩子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
取完名以后, 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卧室,然后将孩子的名字通告各位亲戚,父亲则立即告诉好 友,并通报给地方长官,人籍登记。命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命名仪式非常隆重。虽然这种习俗不再存在于现代社会里,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流传着。
4。“字”的由来。古代时期,人们在祭祀神灵和祖先时,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祖先的 名,于是,“字”产生了。可以说,“字”具有双重作用:一出于避讳,二尊敬长辈。一个人成年之前要称“名”,成年之后便称“字”。
与“名”的使用范围相反, “字”是在社会生活这个公共领域的大范围内使用的。称呼的变化也是一个人社会 身份变化的重要标志。成年后,人们必须以字相称,如果称名便是一种不敬的行 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