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黄油=反式脂肪酸?近日看到一
第 6 节 人类聪明健康的杀手——反式脂肪
在膳食中的脂肪里,只有一种脂肪比饱和脂肪还有害,还要“坏”,那就是当今普遍存在的反式脂肪(Trans fatty acids,TFAS)。一般天然脂肪酸双键是以顺式的形态存在,而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是由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反式脂肪酸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因此被食品生产商广泛用于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色拉油、人造黄油、点心、饼干、面包、蛋糕、炸薯条及其他煎炸食品中,但是人类摄入后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危害健康;因其可怕,便有“幽灵脂肪”的恶名。
1.反式脂肪是ω-3脂肪酸水...全部
第 6 节 人类聪明健康的杀手——反式脂肪
在膳食中的脂肪里,只有一种脂肪比饱和脂肪还有害,还要“坏”,那就是当今普遍存在的反式脂肪(Trans fatty acids,TFAS)。一般天然脂肪酸双键是以顺式的形态存在,而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是由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反式脂肪酸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因此被食品生产商广泛用于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色拉油、人造黄油、点心、饼干、面包、蛋糕、炸薯条及其他煎炸食品中,但是人类摄入后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危害健康;因其可怕,便有“幽灵脂肪”的恶名。
1.反式脂肪是ω-3脂肪酸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
反式脂肪酸是怎样产生的呢?食品制造商为了使植物油在高温油炸时的稳定性,就先经过一道氢化程序,转化为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的氢化油(hydrogenated oil),洋快餐用的也是这种富含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植物油通过氢化处理,可将其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生产厂商利用这种工艺制造人造黄油,也用之来增加食品保质期和稳定食品风味。如在炸制食品时,可起到起酥作用,使食物更加酥脆。
植物油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自然界中,当不饱和脂肪酸被反刍动物(如牛)消化时,在动物胃中被细菌部分氢化。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发现反式脂肪酸,占2%~9%。鸡和猪也通过饲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因而在猪肉和家禽产品中也有反式脂肪酸。
氢化过程会排挤原来植物油中的必需脂肪酸(包括ω-6和ω-3脂肪酸);重新排列脂肪酸的分子结构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破坏性比饱和脂肪酸还厉害,因为它不但会增加坏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而且还会降低好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将两种血脂都推向错误的方向。
反式脂肪酸会挤走了细胞膜中的必需脂肪酸,影响制造eicosanoids激素类物质所需的酶的合成,从而影响到人体生理的许多方面。反式脂肪酸会阻止长链脂肪酸(如α-LNA)转化为对人体才起作用的特长链脂肪酸(如DHA),干扰了正常的脂肪酸代谢,造成细胞膜中长链脂肪酸的数量减少,细胞膜的活动性降低,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因此而都会下降,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性。
还有,反式脂肪会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让细胞不易燃烧和消耗脂肪,而很容易地储存脂肪。
2.反式脂肪的历史
反式脂肪的家史要追溯到150年前人造黄油的发明问世,1869年,一项“人造黄油”的专利颁给了它的发明者——法国食品化学家梅格谋利斯(Hippolyte Mege-Mouries)。
这一便宜、高热量且不易腐败的黄油替代品解决了法国海军的燃眉之急。
梅格谋利斯在拿破仑三世的私人农庄工作,他经过多次实验,摸索出将牛硬脂或者牛乳房兑牛奶一起加热,并加入碳酸钠以抑制酸性,让脂肪浮上表面的方法。
当脂肪变冷凝固后,就能够当作黄油的替代品。当时法国严重缺乏黄油,而与普鲁士的战争又迫在眉睫,军队必须供应充足。拿破仑三世意识到梅格谋利斯发明的价值,赐予他丰厚的奖励,并预备开设工厂大量生产,但这项计划最终还是因为普法战争的开始而搁浅。
人造黄油的缺点在于它苍白的、无法引起食欲的外表,但可以添加脂溶性黄色素得以改进。1871年,梅格谋利斯将他的专利卖给一家荷兰公司。一年后,人造黄油工厂在荷兰、德国和美国运转起来,很快遍及整个西方世界。
随后靠溶入混合的植物油改进了它的外观,并且通过加进发酵奶油的培养菌使得人造黄油具有真正黄油的味道。
1902年,德国化学家诺曼(Wilhelm Normann)改进了植物油的氢化方式,氢化而转变产生“硬化”———即液体状态的油在室温下变成固体,这就是现在的“氢化油脂”, 反式脂肪(TFAS)。
从此,人造黄油也由豆油等植物油制成。
3.反式脂肪对健康造成危害
在30多年前,人们第一次怀疑反式脂肪能够诱发并最终导致动脉堵塞。但只是在前几年,关于反式脂肪的消极作用才得到证实。
荷兰的一项研究显示,反式脂肪不仅像饱和脂肪一样,能够提高(坏)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够降低(好)高密度脂蛋白。其他研究显示,反式脂肪增加了血液中与心脏病相关的三酰甘油和脂蛋白的含量。反式脂肪还能使血小板变粘稠,这样就更容易在心脏、大脑及其他的血管中形成结块。
反式脂肪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性是饱和脂肪的两倍、三倍甚至四倍,会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制造与食用反式脂肪数量的提高,与心脏病发病率的提高并行。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一项大规模的对女性护士健康的研究,14年中,那些摄入大量反式脂肪的(约为日常能量需求的3%)与极少摄入反式脂肪(约为日常能量需求的1%)相比,得心脏病的比例增加了50%。
那些极少摄入反式脂肪同时大量摄入多元不饱和脂肪的女性,与大量摄入反式脂肪并且极少摄入多元不饱和脂肪的女性相比,得心脏病的比例低了70%。
在欧洲,对反式脂肪的忧虑得到了迅速的回应,生产厂商承诺在食物中一定减少反式脂肪。
到1995年,人造黄油中就几乎没有反式脂肪了。在美国,1980至1990年间,在生产制造人造黄油时,开始增加多元不饱和脂肪,减少反式脂肪。可是,这种改进的益处又被快餐业的决定抵消:他们在煎炸食品时,改为用被高度氢化的植物油,其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4.拒绝反式脂肪
2004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我们为什么变得这么胖?”文中,作者迈克尔•勒莫尼克指出:25年前,联合国估计在亚洲40%的人慢性营养不良,此数字现已降至16%。
伴随膳食结构西化以及西方生活方式的盛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印度的肉类消费增加了一倍,摄入脂肪和糖量也增加了一倍以上。美式“洋快餐”像洪水一样在亚洲泛滥,城市化的急剧发展使人们的体力活动剧减,没有足够的运动去燃烧脂肪,所以亚洲各国肥胖人群激增!
赵霖教授在全国科协2005年8月《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的主题报告中提到:东西方传统膳食结构的巨大差异,使中国民众对反式脂肪酸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膳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国内有关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也非常滞后,迄今未见有关其膳食分布和安全评价的研究报道。
然而伴随“洋快餐”的泛滥,膳食结构的西化,煎炸加工的快餐类食品不断增加,“洋快餐”广泛使用含大量反式脂肪酸(TFAS)的氢化油,这样,中国人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威利特教授在1991年就指出:氢化油危害健康!因为它含38%左右自然界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影响人类生理系统,危害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显示:食物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2002年11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要求在所有食品中标示反式脂肪酸。
FDA这一规定的消息入选了《哈佛健康通讯》2002年十大健康新闻之一。该规定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丹麦营养委员会得出结论:TFAS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部的报告也指出TFAS对胎儿体重和2型糖尿病有不利影响。
2003年6月丹麦政府决定:含量超过2%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均不得出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进行限制的国家。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2006年6月19日公布的最新膳食指南,明确地限制了反式脂肪的摄入量。
即每人每天所摄入的反式脂肪应在当天所摄入的卡路里总量的1%以下。这是美国第一个大型健康组织要求限制反式脂肪。新膳食指南的其他建议有: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应限制在7%以内;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吃深色水果和蔬菜(非果汁),如菠菜、胡萝卜、桃子和各种浆果;吃全麦、高纤维食物;吃鱼,尤其是一星期至少要吃两次富油性海鱼(儿童和孕妇应注意避免摄入鱼中所含的汞);吃瘦肉和多种蔬菜;选择无脂肪或脂肪含量为1%的牛奶及其他乳制品;减少从饮料中摄取卡路里,尤其不要喝多糖饮料;吃无盐或少盐的食物;喝低度酒等。
转自乔治贵、乔朔望《为你的聪明健康加油》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将于2006年9月出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