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味精是什么做出来的?

味精是什么做出来的? 听别人说,做某种调味品会用到人的头发。这是真的么?人的头发可以做什么调味品?

    味精,也称味之素(商品名称),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全部

    味精,也称味之素(商品名称),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而且都是有鲜味的。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这个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为市场上增加了一种安全又富有营养的调味品,用了它以后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
     人们对味精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对它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及如何正确使用都有了普遍的了解。但是至今还有一部分人不甚了解,所以要不断宣传。 1949年味精产量500吨;1965年人均3克,1980年人均27克,1989年达到160克,比1965年增加52倍,1993年人均达到350克,1999年味精产量65万吨,人均达到540克。
    2002年味精产量达到1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量的增长,可以说味精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鲜味物质,因此有的人说,味精越吃越多,做菜时不加味精显得菜没有味道。
   首先谈谈味精的营养价值,在味精没有工业化生产以前,人们摄取鲜味物质完全靠动植物本身所含有的L—谷氨酸和5’—肌苷酸、5’—鸟苷酸,但是动物类型不一样,含量也就不一样,如100克牛奶中含蛋白质结合型谷氨酸盐0.65克,含游离型谷氨酸盐0.001克;100克番茄中含蛋白质结合型谷氨酸盐0.6克,游离型谷氨酸盐0.246克。
     谷氨酸存在于人体各器官和组织中,存在于多种动植物食品中,哪里有蛋白质,哪里就有谷氨酸盐的存在,因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足见谷氨酸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味精的安全性味精是由粮食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生产出来的安全食品。
  对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谷氨酸,其化学结构早在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已经证实,它的化学结构和动植物中存在的是一致的,可以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把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1)类(安全型类)。
   1987年3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9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议上,决定取消对食用味精加以限量的规定。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
     1999年,我国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这是我国首次独立完成对国内味精的试验,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味精的分类和特点 我国味精目前有四种规格,即按含有谷氨酸钠纯度可分为99%、95%、90%、80%这四种规格。
    除99%以外,其他三种分别加5%、10%、20%食盐,有白色柱状结晶型和白色结晶性粉末状。 加了食盐的味精容易吸潮,注意放干燥处。 在使用时加多少量根据自己的口味感到有鲜味就可,一般加量在一碗汤中(约500ml)加入0.03%的味精就可感到鲜味。
    但应避免长时间加热和爆炒,当加热到120℃以上,它会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钠,使鲜味损失,但不会有致癌作用。 对此问题,日本杉田博士介绍了日本筑波大学曾用加温到300℃鱼粉饲养大白鼠,在鼠体内没有发现癌变现象。
  所以可以放心食用,在烹饪时注意正确方法。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王家勤 味精可以放心食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其谷氨酸钠含量在99%以上。
     采用生物技术以粮食(玉米、大米)、淀粉为原料发酵制取的谷氨酸和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食用的牛奶、鸡蛋、鸡、猪肉等营养食品中所含的谷氨酸,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完全相同。
  在一般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高的,其谷氨酸含量也高。在植物蛋白中,谷氨酸含量也不少。 游离存在的谷氨酸,在很多食物中也存在,如番茄、豆类、香菇、对虾等;在人乳里也含有游离的谷氨酸。  人们都知道,蛋白质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由很多氨基酸构成。
  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哪一种最多呢?科学分析的结果是不论动物蛋白质还是植物蛋白质,其中所含氨基酸最高的是谷氨酸。人体含蛋白质14%~17%,蛋白质所含各种氨基酸中,谷氨酸约占1/5。人体各器官存在着相当量的游离谷氨酸。
    所以味精的营养与安全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于1973年规定,味精为推荐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谷氨酸的ADI值为120毫克,即每人每公斤体重每天不超过120毫克,相当于味精的153毫克。
  如果体重是50公斤时,即每天7.6克。美国MDA也提出了类似的规定。  但是在8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所谓“中国餐馆病”,什么吃了中餐有头疼、脸发麻、口渴、胃肠不适等病症,以后又说是因为中餐菜肴有味精引起的,故又说是“味精症状”。
  以致有些西餐馆挂牌标明”本餐馆不用味精”的招牌,诸如此类,在国际上引起一场争议。应该说,任何营养物质均应适量食用才有益于健康。  我国目前人均消费味精每年不到50克,而且谁都知道菜肴中过量加人味精会使菜肴无法食用,所以“味精症状”是根本没有什么道理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化学家利奥尼德对71名自愿者进行的大剂量味精及安慰剂的双盲试验表明,15%的人说对味精有反应,但14%的人说对安慰剂有反应,而大多数人都说没有反应。  所以澳大利亚的专家认为:所谓“中餐综合症”是无根据的,很可能是食物中其他成分或饮酒过多引起。
  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经过详细的生理、生化研究及对食用味精消费者的调查,对本来存在于人类食物中,也存在于人体能充分代谢的营养物质味精,确认是安全的。故1987年3月17日~20日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9届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上,作出了《取消味精食用限量的规定》,即不需要什么最高限量,根据食品加工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用量,但对12周岁以下的婴儿指出:虽然婴儿对味精同成人一样能代谢,但要慎重。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7个成员国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本来对味精放心使用没有问题,但至今还有不少消费者尚不了解味精是什么!还有不少人也并不了解味精的营养价值。
  收起

2008-01-30 09:25:50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 味精不是化学合成品 专家认为不应谈味精色变 广州日报大洋网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据悉,味...全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 味精不是化学合成品 专家认为不应谈味精色变 广州日报大洋网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据悉,味精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钠。
  近年随着鸡精、鱼露、鲜极酱油的大量上市,味精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饮食生活。但人们不一定知道:在鸡精、鱼露、鲜极酱油中其实也或多或少地含有“谷氨酸钠”。  味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经过最彻底研究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但同时也是“绯闻”最多的一种调味料。
     种种偏见缠身味精   比如温度超过100℃,味精便会生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食用大剂量味精(味精含量达20%的食品连续食用6个月)会使视网膜变薄75%等。
    对味精的不利说法曾令以味精调鲜为主要特色的中国菜在国际上严重受冷落。有西方国家政府甚至要求酒店必须在店堂入口醒目位置张贴由卫生部门印发的“本店食品制作中使用了味精”的提示牌,或在菜单上贴上“味精可能导致过敏”的声明,以警示顾客。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郑建仙谈到。  谷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是天然食物蛋白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食用的葡萄、番茄等天然水果及蔬菜中都含有氨基酸钠。
  全世界的消费者每天都从各种天然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谷氨酸,其中欧美人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谷氨酸数量远多于中国人,因此中国人饮食中谷氨酸的摄入量应比西方人少得多。  比如意大利餐大量使用浓缩番茄酱调味,虽未再单放味精,但味精含量已远远高于中餐。
  现在全世界都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发酵法生产味精的原料基本上都是淀粉、砂糖、醋酸、糖蜜等天然物质,因此味精不是化学合成产品。   烹调得法不会生成焦谷氨酸   至于烹调时,在高温下是否可以使用味精,多年来一直有不同说法。
    郑教授指出,100℃温度加热半小时,仅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加热1小时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鸡蛋和番茄等食物都富含谷氨酸,如果焦谷氨酸对人体有害,那么所有的食物就不能煲,不能煮,更不能煎和炒了。
  其实味精最好也应等菜煮好熄火后即时加入,因为这样也能更好地保持味精的鲜味,在这种情况下焦谷氨酸就更不会产生了。     关于用味精含量达20%的食品连续喂养6个月的小白鼠视网膜会变薄75%的说法,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冠丰则指出以吃水果的分量来吃味精,这可能吗?如果以这么大剂量的食盐来喂白鼠,白鼠也会变成“咸鼠”,这样是否也应得出食盐有害的结论呢?任何食物超量吃都会引来不良反应,比如维生素。
       国际取消味精使用限制   据了解,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各权威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都对谷氨酸钠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最终得出同样的结论:人体摄取食物中的味精,是安全的。
  味精属于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是存在于人类食物及人体本身的天然物质;人体摄入味精,可以完全消化、吸收,并进行正常的生理新陈代谢。  我国卫生部也没有规定味精的最大使用量,企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发展势头   调味品也应升级换代   谷氨酸是一种普通的氨基酸,它对人体的蛋白再造、修复和增长极为重要。成年人体内每天能制造高达50毫克的谷氨酸。许多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一般而言,动物在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高的,其谷氨酸含量也高;在植物蛋白中,谷氨酸的含量也不少。
    游离谷氨酸更是广泛存在于番茄、奶酪、豆类、蘑菇、虾等食物中,并随着食物的成熟而增多,令食物滋味更为鲜美。   所以,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尽管味精不应存在安全之争,但其调味“鲜美”一般,“可口”则不足,口感粗糙、刺舌、不自然、不舒服、吃后容易口干。
  因此继鸡精之后的第三代调味品核苷酸鲜味调味品应运而生。  核苷酸鲜味调味品可在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同时,去除食物的异味,增加食品的鲜味,整体协调主料、辅料、调料的美味等。据悉,太太乐、味王等调味品巨头企业已大肆抢饮此市场的“头啖汤”。
  广州日报副总编辑顾涧清会末总结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天,而味则以鲜为天,尤其是粤菜之味。  一个鲜字充分体现了广州的饮食文化。   他认为这是一次现代加工业与自然科学,学术界与企业界相结合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发扬和提升广州人的饮食文化精神。
  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靠企业,接下来企业界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收起

2008-01-30 12:37:1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什么是善存片保健品中有一种叫善...

善存片均衡配方,全面补充3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用于1...

身边的不良诱惑这是七年级思品课...

同学们,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

更多相关问题

相关栏目

加载中...

提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 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