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新闻照片如何进行数字化?

新闻照片如何进行数字化?

全部回答

2017-07-30

53 0
     1、网络编辑员实物指导新闻照片加工的原则:(论述) 依据《华盛顿邮报》等7家报纸制定的图片编辑15条原则。 ▲▲所有的原始数码图像都必须由数码相机到图片库以备所需时编辑和回顾。
  在进行本地传输时,原始文件需存盘。所有用于编辑目的的打印输出都必须来自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  ” 解读: (1)像保存底片档案一样,对原始数码图像下载和存档。 (2)绝不允许拍摄者对原始数码图像文件的数据做任何修改,以确保提供给图片编辑和版面编辑的照片是原始图像信息。
   (3)实际工作中利用软件对原始数码照片的构图、影调、色温、色相、色明度、色彩还原和色彩饱和度等不满意之处修改时,注意:第一,要把修改的照片另存一个文件;第二,提交编辑部时要将修改的文件连同原始数码图像文件一起上交。
     (4)拍摄的数码原始文件不管传输与否,必须及时下载存盘。 (5)编辑在选稿、编稿、排版、打印印刷过程中,都必须使用来自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以确保照片信息的准确性。
   (6)“以备所需时编辑和回顾”。“编辑”是指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对你修改后的照片不满意,需要重新编辑和修改;“回顾”是指编辑要对照原始文件所有信息的核查。   (7)每一位图片编辑和版面编辑也必须履行和遵守这条原则,确保原始数码图像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图片应标注清晰的图片说明。 解读: (1)“清晰的图片说明”就是要说清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加一个“H”,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无论摄影记者,还是图片编辑、版面编辑,“应标注”的往往没有标注,该“清晰”的常常不清晰。
     ▲▲读者认为图片应当是对事件的真实记录,我们决不能背叛这种信任。纪实照片的完整性具有最高优先权,纪实照片边框内的所有内容都不能改变,包括改变背景,增加颜色,制造图片蒙太奇或者拼接图片。
  不能对图片中的内容做任何的增减,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只手或者一根树枝出现在图片中的不合适的位置,我们也不能去掉他。   解读: (1)“读者认为图片应当是对事件的真实记录”:根据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报道摄影的新闻图片,也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真实记录和报道。
   (2)记者无权改变新闻事件的全部、片断和每一个瞬间的事实。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就是无权改变新闻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新闻信息。   (3)“纪实照片的完整性具有最高优先权”:这里的“纪实照片”就是特指作为报道的新闻摄影;新闻照片原始图像的“完整性”是至高至上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4)任何人不能对图片中的内容做任何的增减,尤其是不能“制造图片蒙太奇或者拼接图片”,以确保新闻照片的原始信息。   ▲▲摄影记者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设置、重现、导演或者采取其他人为行为干扰新闻事实。
   解读: (1)不能策划新闻; (2)不能人为地干扰、摆布、导演正在发生着是新闻事实; (3)不能在新闻事实过后再重新演习、摆拍;。 ▲▲纪实照片应尽量减少侧面影像的图片的使用,这些图片容易造成特征性元素的缺失。
     解读: (1)既然是“减少”,就不是不允许,不能绝对化。 (2)但是作为新闻照片,确实应当注意对影像“特征元素”的表现,尽量不要造成缺失现象。 ▲▲纪实照片不得被拉伸、变形以适应版面需要。
   解读: 网络编辑新闻照片不能随意变形。不能为了编辑方便而将照片拉伸变形,借以填补空白。  这是因为: (1)违背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做变形处理的同时,被报道对象的真实、客观形象也改变了。
   (2)这种版面处理还涉及四个问题: A、照片中人物形象被歪曲了,不尊重被报道对象;B、摄影作者作品的完整性被破坏了;C、读者一般不会认为是图制作得不好,而会责怪摄影者拍得不好,作者的名誉权也被损害;D、从美学角度来看,随意把人物形象拉长或压扁,在多数情况下,扭曲了正常的人体结构,丑化了人类自己。
     ▲▲应减少标题压图片的用法,如使用则必须与摄影者和图片编辑共同论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培训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会计资格考试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