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般有几个伸长节间,为什么拔
水稻拔节的标志是茎秆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长度达到1厘米
(早稻)至2厘米(晚稻),茎杆由扁变圆。当全田有50%的植株开始拔节时,即称为拔节期。水稻节间伸长,是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早熟品种伸长节间一般3~4个,中熟品种5~6个,晚熟品种7~8个。
拔节期是水稻栽培管理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拔节前后进行肥水调控,是实现对水稻平稳促进,使之稳健生长的有效措施。肥水调控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积极作用:①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白根和黄根数量增加;②抑制后生分蘖发生,加速弱小分蘖死亡,提髙成穗率;③促使基部节间缩短增粗,机械组织加厚,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④避免叶片过分伸长,改善中期群体结构;⑤抑制稻株...全部
水稻拔节的标志是茎秆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长度达到1厘米
(早稻)至2厘米(晚稻),茎杆由扁变圆。当全田有50%的植株开始拔节时,即称为拔节期。水稻节间伸长,是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早熟品种伸长节间一般3~4个,中熟品种5~6个,晚熟品种7~8个。
拔节期是水稻栽培管理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拔节前后进行肥水调控,是实现对水稻平稳促进,使之稳健生长的有效措施。肥水调控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积极作用:①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白根和黄根数量增加;②抑制后生分蘖发生,加速弱小分蘖死亡,提髙成穗率;③促使基部节间缩短增粗,机械组织加厚,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④避免叶片过分伸长,改善中期群体结构;⑤抑制稻株蛋白质合成,促进同化产物在茎鞘中的积累,为后期产量形成做好物质储备。
拔节期前后的肥水调控,在技术上主要是搁田(又叫烤田或晒田)。搁田是通过排干田间水层、利用叶面蒸腾与株间蒸发,降低稻田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措施,其直接作用是控制土壤水分。同时由于搁田后土壤中含氧量增多,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铵
态氮被氧化或逸失,磷由易溶性向难溶性转化,耕层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暂时降低,说明搁田又具有间接控制养分的作用。
所以,搁田技术不单是调控水分,而是同时调控肥水的技术措施。搁田技术关键要把握好搁田时期、搁田程度和搁田次数三方面。搁田时期应在全田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70%~90%
(—般可在80%)时,立即开始搁田,使无效分蘖控制在更少的限度内。
在搁田程度和次数上,应进行多次轻搁,即每次从搁田开始一直搁至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
(脚踏田土有印而不陷)时结束,然后复水,至自然落干后再搁,如此反复多次进行,直至倒二叶露尖(雌雄蕊形成期)、欲施保花肥时再建立水层。
搁田技术不易把握的当属搁田时期,在生产中可以坚持“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尤其对早、中熟品种。否则,搁田开始过晚,结束过迟,会影响穗分化,导致颖花退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