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早期的两栖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早期的两栖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全部回答

2017-11-11

0 0
    早期的两栖类体表原来的鳞片演化成骨甲或坚硬的 皮膜,除防止水分过分蒸发外,还防止了 身体在爬行过程中被碎石或树枝划破,以后进化的动物也都继承了这种保护性 皮肤,并有了各种发展,如爬行类的鳞片和骨板,鸟类的羽毛,哺乳类的皮毛等。
   这类动物除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青蛙、娃娃鱼外,其化石代表有虾蟆螈,从头到尾 长3至4米,仅头骨就长1。   2米,蝴螈长一点五米。它们主要繁盛在二叠纪和三 叠纪,那时爬行类已开始出现,但还未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因此古生代末至中生 代初这段时间乃是两栖类的天下,但三叠纪时期爬行类比它们更适应陆地的优 势渐渐表现了出来,并在三叠纪末期取代了它们。两栖类在地史中仅繁盛了 8500万万年就退下了舞台,比鱼类要短 得多。
    但它们的祖先,那些想上岸的鱼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由此进化 出了其统治中生代长达1。 7亿年之久的 爬行动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