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留学季”来临如何巧用保险避风险?

“留学季”来临如何巧用保险避风险

全部回答

2017-07-08

47 0
      保险案例:   李欣在德国硕博连读,在朋友眼中是个健康活泼的姑娘,然而某天在去教室路上,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确诊中风。在德国治疗的半年时间内,花了三十多万人民币的医疗费用,幸亏所购买的保险计划将这一部分全额报销了。
     然而治疗半年后,病情依然没有起色,加之李欣的父母也在德国陪伴多时,各项开支高昂且人生地不熟,深感不便,李欣父母决定将女儿转运回国继续治疗。  然而医疗专机转运回国的费用高达四十多万,且不在李欣的保险覆盖范围内。
  李欣父母只能卖变卖家产,四处借钱。回国治疗半年不到的时间,李欣不幸离世,其父母遭受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同时作为一个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我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分享出来,特别是提醒留学生们:留学本身对于很多家庭已经是昂贵的支出,留学期间的各种人身风险更应得到充分的关注,提前准备,用小支出避免大损失,才能让自己踏实,也让父母放心。
    ”刘羽强调。   理财支招:   主动出击 圈出必备保障功能   在各大留学论坛上,关于考试、租房的信息基本全面,但却少见关于留学期间的保险该如何规划的讨论。如果仅仅把保险作为签证或学校强制规定而被动接受,其实是很失策的。
  非常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随便买了保险,到了理赔的时候,却发现不在保障范围之内。     与其被动草率地接受,不如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保障功能,才能让突然状况频发的留学生活多一份从容。
  “判断哪些是必备的保障功能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是发生的频率高、二是发生后损失较大,包括经济损失、威胁人身安全等。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医疗运返即属于一旦发生,经济损失巨大的风险。  ”保险专家刘羽介绍道。
     循此理念,留学生需要覆盖的基本保障功能包括:意外身故/伤害、门急诊医疗费用、住院医疗费用、医疗转运和送返、医疗费用垫付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需求或爱好,也应考虑在内。比如,特别喜爱户外运动的留学生,就需要购买将高风险运动包含在内的保险计划;牙齿容易出状况的留学生,则需要考虑包含牙科保障。
    此外,当下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在子女身上往往倾注了所有的期望和资源。留学在外,给自己购买一定的定期寿险不但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也是对父母承担一份责任。   出国前 两大必做保险功课   大多数留学生都会在到达留学国家后,购买学校推荐或强制要求的保险。
  那是否意味着出国之前,就无需考虑这个问题了呢?   “当然不是。  ”刘羽建议,在出国之前,至少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需要事先了解学校提供的保险包含哪些保障,若保障不全,当地还有哪些正规的保险供应商。
  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在留学开始的忙乱阶段顾此失彼。   其次,建议购买一份境外旅行险。有些国家在办理签证时即要求你出示保险单。即使没有强制要求,留学生们也需要为刚到异国而当地保险还没落实的这一保障空白期,提供基本的保障。
       所谓的保障空白期,顾名思义是指留学生在到达留学地后,在购买当地保险且生效之前的一段毫无保障的时期。而这段时间也往往因为留学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风险较大。此时,境外旅行险的全球紧急救援服务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空白期一般都在几周到一两个月不等,用几百元的保费支出就可以规避境外高额的医疗和意外风险,让留学生安心应对留学生活初期的各种挑战。     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要提前了解留学国家提供的保险方案并非难事。
  比如,德国最大的学生医保公司是AOK公司,每个留学生每月需要支付大约70至90欧元用于基本医疗金的保障,并且是强制的。在澳大利亚,投保海外学生健康保险(OSHC)是签发学生签证的必要条件,该保险能够报销85%至100%不等的医疗费用。
       更关键的是,需要耐着性子看清楚包括哪些保障,哪些又属于免责范围。留学生群体盛行圈子文化,但保险讲究的是个人需求,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还是得自己独立看清条款,确定符合自身需求,盲目跟风可不行。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