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常见的打胎药有哪几种

劳动仲裁应避免有哪几种常见误区?

劳动仲裁应避免有哪几种常见误区?

全部回答

2018-01-26

50 0
     误区一:超过时效 李先生在原单位合同终止后,因单位不愿再与其续签合同,便离开了原单位。直到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家新单位,在办理就业手续时才发现,原单位给他少缴纳了半年的社保费。
  他找到仲裁委要求单位补缴这半年的社保费。仲裁委查明该员工离开原单位已两个多月,超过了法律规定的申诉时效。  这起申诉案仲裁委只能不予受理 误区二:口说无凭 日前,某仲裁委受理了一起社保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王女士要求用人单位按实际工资数为其缴纳社保费。
  在仲裁审理中单位表示已按王女士的实际收入缴纳了社保费,并提供了相关单据。可王女士平时拿到的工资条看过就扔,无法提供能证明自己实际工资数的依据。  审查结果仲裁委无法支持当事人请求。
   误区三:告错地方  今年4月,张小姐走进劳动仲裁接待室递上申诉书,要求仲裁委裁决单位支付她的工资。经审查,发现申诉人张小姐是在校学生,她利用假期在外实习时,单位答应每月支付她实习工资600元。
  
  可实习结束已快两个月了,实习单位仍未给付工资。  仲裁委的同志告知她,由于大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争议属民事争议,她的申诉请求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仲裁委不予受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