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公司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依据是什么?

公司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依据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2-09

59 0
     大部分的时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都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但是在有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即使解除了劳动合同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公司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依据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按照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1。
    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由于劳动者的过失,根据《劳动法》第39条所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经济补偿金缴税吗?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最高只能为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那么依据税务局的相关规定,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无须缴纳税费。
   这其实是理解错误,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只要在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以内,计算是2。  9倍也不受十二年的限制,也就是说劳动者可以拿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这超过的部分就有可能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上,这部分还是要纳税。
   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就是上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大家可以适当了解一下。如果还想知道哪些情况下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那么就请你到华律网的知识栏目进行了解。  同时,经济补偿金达到一定数额也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