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鸭传染病的发生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发生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全部回答

2017-05-26

0 0
    传染病在鸭场内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叫做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鸭群等三个基本环节构成。这三个基本环节对防治鸭群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迅速扑灭疫情,减少损失,制定防治措施,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持续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指的是患传染病的病鸭、隐性传染以及带菌(毒)鸭。正确认识传染源,能掌握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规律,合理地拟订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措施。
  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途径,一般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排出病原体的途径与传染病的性质及病原体存在的部位有密切关系。病鸭是主要的传染源。  不同阶段的病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
  潜伏期病鸭一般不排出病原体;恢复期病鸭,具有传染源的作用,可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病鸭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长短不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就是根据传染期的长短来制订的。
    为了控制传染源,对病鸭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结束为止。带菌(毒)鸭又称病原携带者,是指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携带并排出病原微生物的鸭,是更危险的传染源。检疫不严时,常随运输等方式散播到其他地区,构成新的传染。
  带菌(毒)者是个统称,如已明确所带病原体的性质,可以相应地称为带菌者、带毒者或带虫者等。  带菌(毒)者可分为三种类型:潜伏期带菌(毒)者,一般不具备排菌(毒)条件;恢复期带菌(毒)者,多数传染病减少或停止排菌(毒),但少数传染病在病鸭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仍有残存病原微生物排出并经常携带;健康动物带菌(毒)者,是指没有患过传染病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经常可见到这种带菌 (毒)现象。
    带菌(毒)鸭存在着间歇排出病原体的现象,对带菌(毒)鸭的病原学检查,反复多次检查均为阴性,才能排除带菌(毒)状态。(2)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再侵人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研究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再受传染。在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一般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创伤或泌尿生殖等侵入易感动物机体。  病原体以一定途径传入易感动物采取的方式叫传播方式。
  传染流行时,其传播途径十分复杂,但就目前所知,病原体更迭宿主要有两类方式:经卵巢、输卵管感染或通过蛋黄等传播到下一代动物的称为垂直传播,如鸭副伤寒等;但大多数促传播方式是同一世代的动物之间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黏膜创伤等的横向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又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即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染,如鸭毛滴虫病。间接接触传染必须是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传播方式,大多数传染病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