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姻有哪六礼?
婚姻一向被认为是夫妇之道、人伦之始,其可以合好两姓,也使祖宗血 脉得以延续。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婚), 重于丧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
此礼之大体也。而昏(婚)礼者,礼之 本也。”
原始社会时期,婚姻多出于自然,男女相悦,可以互赠礼物,自由婚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男女到夫妇,需经过合法的婚嫁礼仪,方为大众认可。
周朝的时候,婚嫁礼俗渐趋繁琐,要经过六道程序,叫做“六礼”。《仪礼• 士昏礼》记载了“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古代 中国的大多数时间,不仅士大夫的婚姻通行六礼,即使普通百姓的婚姻也要 按照
六礼进行,只是礼的繁简有些差异而已。
时至今日,各地的婚仪中依然 可见古代婚姻六礼的影子。
纳采也叫议婚、提亲、说亲。一般先由男方派媒人向女家提亲,待女方 答允以后,男方再使人致以采择之礼。古代纳采时的礼物通常用雁、鵝。
《仪 礼•士昏礼》曰:“昏(婚)礼下达,纳采用雁。”秦汉以后,纳采还用羔 羊、胶漆等物,以象征夫妇牢固和睦。 在提亲中,媒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普遍把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男女结合视为“非礼”。
媒人在中国自古有之,《诗经》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说 媒要遵从同姓不婚以及某些特殊的婚姻习惯,要考虑是否门当户对、年龄是 否般配等。双方家长在提亲时也会考虑对方是否为异姓以及对方的人品、外 貌、家庭状况、社会地位等。
如果女方家长收下礼物则表示同意提亲,否则 即到此为止。
问名也叫讨年生、问八字、卜吉。女方答应婚事后,男方则请媒人到女 家问清姑娘名与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给男方,以备合婚之用。
如果合婚
不吉,婚事便要停止。
纳吉也叫小定、过定,是婚姻的初始约定。男方问名后经合婚得吉,备 礼通知女方缔结姻缘的决定。 古代纳吉时,男方仍须以雁为礼,女方则设筵 款待,表示亲善。
女方通常以农历的双日同时又是吉日的时间为“送定”的 日子。男方备齐聘物,同媒人一起前往女家举行纳吉之仪。女方收受聘物、 求婚帖后,要给男方回聘物品、允婚帖。纳吉后,一般不许男方悔婚,女方 如不中意,允许悔婚,俗称“羞男不羞女”。
纳征又称纳币、纳成、大定、行聘、完聘等,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相 当于现在的订婚。《仪礼》说:“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是中国 古代婚礼中至为重要的一环。秦代以前纳征多采用束帛、偭皮(束帛,帛五 匹,每匹两端,每端一丈八尺;俪皮,鹿皮一双)。
天子诸侯纳征,则另加圭 璋等玉器。 纳征在古代也叫“纳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公如齐纳 币”,即指鲁庄公到齐国与姜氏订婚。汉代以后纳征多用金银,其风俗日盛, 礼物日重,历代盛而不衰。
请期也叫送日头、送日子、乞日,是确定婚期的仪式。《列女传•辩通》 记载齐宣王“卜择吉曰,立太子,进慈母,拜无盐君为后”。 男方在卜选迎亲 吉日后,到女方家商定,征求女方意见,礼物仍用雁。
古代请期,男方确定 吉日后交女方,女方要推辞,如此往来三次之后,才确定婚期。
亲迎又叫迎亲,新郎去女家迎娶新娘,俗称“结婚”。这是婚姻中的大 礼,最为隆重。此前的一切工作,从纳采到请期,都是为结婚做准备的。
男 家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新郎戴爵弁礼帽,着礼服,亲往女家迎娶新娘。女 家设筵款待,并祭告祖庙。亲迎是婚姻礼俗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隆重、 最繁琐的一道程序,经过这道程序后,整个婚嫁过程也就基本结束,所以男 女双方都非常重视,一般都会早早地做好准备。
南宋时,朱熹将六礼合并为纳釆、纳征、亲迎三礼,平民百姓多采用之。 现代社会中,城市里的婚礼在逐渐简化,一般只有订婚、结婚两步;在广大 农村,传统的婚礼虽有所突破,但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传统婚礼的遗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