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比例为已知的前提下能转换成居民收入的绝对量就?

经济增长率基数越大,比例为已知的前提下能转换成居民收入的绝对量就?

全部回答

2014-06-16

66 0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增长率的分解式为: ,式中,GY为产出的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和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和 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2.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1)模型的假设前提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s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④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⑦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2)模型的基本方程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式中,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Y/Y(即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S/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K/△Y(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K/Y),且v=I/△Y。
    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G=△I/I=s·δ 式中,△I/I为投资增长率,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Y/I,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
  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模型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本—产量比率,且G表示投资增长率,故: (3)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实际增长率GA 指在一定储蓄比例之下由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 导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用GA表示, GA=s/v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式中,sd为合意的储蓄率(假设既定),vr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率。
    所谓“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与令企业家意愿中所需求的资本-产量比率vr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即指能满足投资等于储蓄的稳定的增长率。其公式为:   这一公式表明,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符合居民意愿储蓄需求)和合意资本-产量比率(符合企业家意愿投资需求)所决定的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经济可以实现稳定的增长。
    在此增长率下,企业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 ③自然增长率GN 动态分析中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均衡增长的要求为: 式中,GA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实际增长率,GW是 除以vr所得的有保证的增长率,n是一国的人口增长率,GN是指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的增长率,即自然增长率。
     A.在分析经济短期波动原因时,哈罗德提出了实际增长率的概念。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等于合意的储蓄率(GAv=s=GWvr),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低于合意的储蓄率而引起经济收缩;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高于合意的储蓄率而导致经济扩张。
    经济波动是由于这两者总是不一致而引起的。 B.在分析经济长期波动原因时,哈罗德提出了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即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用 表示)。
  其公式为: 式中,s0表示一定制度下最适宜的储蓄率,vr表示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若GW=Gn,表明社会的所有劳动能力和和生产设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得到充分利用;若GW<Gn,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程度而出现长期繁荣趋势;若GW>Gn,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程度而出现长期停滞趋势。
     (4)均衡增长路径的存在性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哈罗德模型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沿着均衡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或者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途径。
  这个问题又被称为“存在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其本身是否能够自动地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稳定性问题”。   ①存在性问题 哈罗德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GN=GA=GW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径是存在的,但是,一般说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途径增长。
     ②稳定性问题参见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3.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根据达到均衡增长要求的公式变形GAv=GWvr=s,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即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如果GA大于(或小于)GW,那么v就会小于(或大于)vr,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就会少于(或多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进而促进企业家增加(或减少)订货,增加(或减少)投资,从而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或降低),最终使实际增长率GA与有保证的增长率GW之间出现更大的缺口,经济发展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状态。
     4.新古典增长模型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②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③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2)基本方程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如果经济中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则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式中k为人均资本,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量(y=f(k)),n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δ)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3)稳态分析 ①所谓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即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②稳态的条件为: 稳态增长率为: 因此,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 ),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n即为稳态增长率(稳态中的产出增长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4)储蓄率增加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国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5)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②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即要达到稳态,需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否则无法保证稳态。) (6)资本黄金分割律。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此前提下,经济学家费尔著斯于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率,其基本内容是: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归结为六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情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其中,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相对)。这里知识进展含义广泛,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关于结构和设备更为有效的设计,还包括从国内外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
  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库兹涅茨分析的经济增长因素有三个:(1)知识存量的增加;(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结构方面的变化。
  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当到达经济充分发展阶段时,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横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 6.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
  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因而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稳态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主要的缺陷(此类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
  此外,该理论关于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的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而其对在稳态时经济增长与储蓄率应是无关联的预言出现经验性的偏差(数据明显显示,各国的储蓄率与增长是正相关) 新增长理论模型有两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条件下): (1)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此类模型采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在于技术产生的溢出效应。 该类模型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斯托齐的边干边学模型。
    其中,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最具代表,关于这两个模型,希望读者参考相关教材掌握它。 (2)凸性增长模型:此类模型的思路是在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的假设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
  所谓生产技术具有凸性是指如果有两种生产方法能生产相同的产量,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加权平均也至少能生产同样的产出量。   该类模型主要包括:AK模型、琼斯-真野惠里模型、雷贝洛模型、金-雷贝洛模型、拉德尤等人的模型。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琼斯-真野惠里模型和雷贝洛模型。对于AK模型希望读者参考相关教材掌握。 7.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类型:(1)长周期又称长波(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2)中周期又称中波(即朱格拉周期),平均8到10年为一个周期;(3)短周期又称短波(即基钦周期),平均40个月为一个周期。
   理论:大致分凯恩斯主义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其中,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1)消费不足论;(2)投资过度论;(3)货币信用过度论;(4)创新理论;(5)心理理论;(6)太阳黑子论;(7)政治周期理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
国民经济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
资本经济
利率政策
财政分权
经济预算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经济访谈
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
经济指标
p2p
经济合作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财政赤字
供求关系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经济效益
资本运作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