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听说中考
初三月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全部
初三月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应 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 )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2、 D;3、C;
4、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
1、①向②戏弄③明亮④听说
2、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更好?
3、暮指时间晚,迟了。
他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
4、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
5、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