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儿童少年膳食营养存在的主
当前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
1、营养摄入和食物消费
(1)能量和蛋白质
从总量看全国居民摄入能量每日达到2253。5千卡(以18岁轻体力活动男子作为标准人; 数据来源为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 以下除特殊情况不再加注),是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2600千卡的86。 7%。其中,农村人口达到2297。9千卡,是RDA的88。4%。可以说,能量供给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城乡能量摄入从1982年以来呈下滑走势,即1982年2491。3千卡;1992年2328。 3千卡;2002年2253。5千卡。其中城市一路下降;农村1982年至1992年明显下降、19...全部
当前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
1、营养摄入和食物消费
(1)能量和蛋白质
从总量看全国居民摄入能量每日达到2253。5千卡(以18岁轻体力活动男子作为标准人; 数据来源为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 以下除特殊情况不再加注),是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2600千卡的86。
7%。其中,农村人口达到2297。9千卡,是RDA的88。4%。可以说,能量供给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城乡能量摄入从1982年以来呈下滑走势,即1982年2491。3千卡;1992年2328。
3千卡;2002年2253。5千卡。其中城市一路下降;农村1982年至1992年明显下降、1992年至2002年持平。
蛋白质摄入每日66。1克,是RDA80克的82。6%。其中农村为64。
9,是RDA的81。1%。蛋白质摄入大致接近需求。但是从调查数据看,近20年来城市居民蛋白质摄入总量一直没有增加,即1982年每标准人日66。7克;1992年68克;2002年66。1克。其中,城市稍有增加,农村稍有减少。
可喜的是,虽然蛋白质摄入总量徘徊不前,但由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摄入的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市居民从1992年的标准人日210克增加到248克;同期农村居民从69克增加到126克,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总量的比例从17%上升到31%。
同10年前相比,城乡居民脂肪的摄入提高了30。7%,其中城市提高了10。2%,农村提高了50。3%。农村居民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28%,而城市居民的这一比例则达到了35%!按照RDA要求,人们从脂肪获取的能量在获取的食物总能量中的比例以20—25%为宜,即使比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30%,我国城市居民能量摄入中来自于脂肪的部分也显然偏高;农村居民的这一比例也已经接近上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微量营养素和常量元素
在此次调查中,微量营养素缺乏无论是覆盖面,还是缺乏率表现都很突出。从公布的数据看,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取7分别是RDA的59。
8%、76。9%、61。5%,缺乏程度严重。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3。0%,农村11。2%;全国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45。1%,其中城市29。0%,农村49。6%。
10年来,全国居民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摄取量几乎没有改善,1992年标准人日为476。0微克,2002年仍只有478。8微克。其中城市不升反降,农村略有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情况也都不理想。
维生素B1从1982年的标准人日2。5毫克,到1992年的1。2毫克,再到2002年的1。0毫克,逐次下跌,离RDA规定的1。3毫克越来越远。维生素B2标准人日的摄入量20年来一直维持在0。9、0。
8毫克左右,和RDA的1。3毫克也相去甚远。
铁的问题比较特殊。如果按照RDA来看,我国居民铁的摄入应该是足够了。2002年城乡居民平均摄入铁23。3毫克,已经达到RDA规定的毫克的194。
2%!但是,由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大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铁的人体吸收率很低,导致了贫血患病率较高。目前全国各年龄段的贫血患病率分别是:2岁以下24。2%;60岁以上21。5%;育龄妇女20。6%。
全国平均水平为15。2%。
常量元素钙和磷的摄入不足在调查报告中也有体现,尤其是钙缺乏十分严重。全国无论城乡,钙的摄入量都与需要相差悬殊,且20年来摄入量下滑。
RDA规定量是标准人日摄入800毫克钙,可是我国居民实际摄入量是:1982年694。5毫克;1992年405。4毫克;2002年390。6毫克,呈逆向运动趋势。
(3)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禽、蛋、奶消费出现比较大幅度增长。
2002年全国每标准人日摄入畜禽类食物79。5克,比1992年增长35。0%,其中农村增长85。9%;摄入奶及其制品26。3克,比1992年增长76。5%,其中城市增长82。2%、农村增长近二倍(194。
7%);摄入蛋及其制品23。6克,比1992年增长47。5%,其中农村增长一倍多(126。1%);摄入鱼虾类食物30。1克,比1992年增长9。5%,其中农村增长27。1%。可以看出近10年全国居民食物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飞跃。
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的快速攀升既优化了全国居民所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结构,又使得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必须指出的是,在城市地区已经出现了膳食结构失衡现象,并由此导致营养摄入结构的失衡。
其主要表现是,畜肉类和油脂类食物消费过多,造成前面曾经提到的脂肪供能比过高(35%)。从另一方面看,过高的脂肪供能比必然会挤压谷类食物供能的比例,2002年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达到47%,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5%--65%的合理区间。
此次营养调查中,还有一些信息需要予以注意。这就是除了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过低、应予调整外,农村居民谷类食物消费量的变化也应提前重视。从1992年到2002年,
农村居民谷类食物消费量从593。
8克降到471。5克,下降幅度为20。6%。虽然目前农村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为61%,大致处于合理区间的中段,但是如果这种变化趋势不变,不用太久也会重蹈城市的覆辙。
此外, 我国谷类食物消费中,米、面之外的其它谷类和薯类消费比例偏低,而且仍在较快下降;豆类和奶类(尽管增长幅度较大)制品的消费量过低;以及食盐摄入过多等均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2、 生长发育和营养缺乏病
从总体上看,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呈现稳步提高态势,营养缺乏病的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营养不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尤其是农村地区问题仍比较严重,具体论述如下:
(1) 体重
根据2002年调查,我国新生婴儿平均出生体重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
6%,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比1992年下降了57%。其中城市下降了70%,农村下降了53%。
但是, 由于农村地区问题基数大,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全国平均的低体重率为7。
8%,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营养状况较差,贫困农村低体重率依然高达14。4%,差不多是全国平均数的二倍。
(2) 身高和生长迟缓
2002年全国城乡3—18岁各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与1992年相比,平均增加了3。
3厘米;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比1992年下降了55%,其中城市下降了74%,农村下降了51%。
同体重问题一样,全国城乡身高、发育的差别也较大。表现在,农村与城市相比,3—18岁男性平均低4。
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全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其中农村地区则为17。3%,贫困地区更是高达29。3%。在患有生长迟缓的5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中,以1岁儿童生长迟缓率最高,全国农村为20。
9%,贫困农村竟高达49%!由营养不良造成的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将会带来终身的体格和智力发育上的影响。根据经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人群,一般是生长迟缓检出率的二倍,只不过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在我国贫困农村,受到营养不良缺乏病威胁的几乎是全部儿童!
(3) 贫血
贫血是营养缺乏病之一。由于膳食结构的影响,我国贫血患病率一直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男性患病率从1992年的13。4%下降到了2002年的10。6%;城市女性患病率从23。3%下降到了17。0%。根据经验,城市中铁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人群男性起码在21%以上,女性起码在34%以上。
调查显示,农村男性贫血患病率为12。9%,比10年前下降了2。5个百分点;农村女性贫血患病率为18。8%,下降了2个百分点。同样道理,铁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人群应不低于贫血患病检出率的二倍。我国农村中,约有26%男性和37%女性属于铁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人群。
3、 和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分析,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呈现出总量大、增长快、城乡差别小等特点。
(1) 患病人群总量大
据调查数据估计,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现有高血压患病人群1。6亿,达到本年龄段人口总数的18。8%;糖尿病人0。2亿多,达到本年龄段人口总数的2。6%(另有0。
2人空腹血糖受损,达到本年龄段人口总数的1。9%);成人超重2。0亿、肥胖病人0。6亿多,分别为成年人口总数的22。8%和7。1%。大城市中这个比例则达到30。0%和12。3%;成人血脂异常病人1。
6亿,为成年人口总数的18。6%。
(2) 患病率增长快
10年来,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农村中患病率同样迅速上升;同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9。
1%;同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了97%。
(3) 慢性病患病率城乡差别不明显
从全国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中高血压患病率来看,城乡差别已经不明显,除了四类农村患病率为12。
6%,其它5类地区分别为20。4%、18。8%、21。0%、19。0%、20。2%,几乎看不出区别;血脂异常患病情况也是如此,城乡差别不大。
糖尿病的情况有所不同。统计数据说明,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呈现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患病的正相关关系。
(4) 其它
从本次调查中还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其一,我国人群对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了解和治疗情况不能令人满意。
例如,2002年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仅为26。6%、24。7%、6。1%,实在是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虽然没有关于其它疾病的数据,估计情况也决不会好到哪里;其二,患病年龄有年轻化的现象。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了8。1%,虽然没有超重的数字,但是超重肯定不会低于肥胖,二者相加应至少在20%以上。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也是如此,这种本来被认为属于老年人的疾病,现在已经缠上了中年人,而且中、老年患病率已十分相近。
二、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两类营养不良并存
受我国二元化经济的影响,全国营养不良的表现也呈现出强烈的二元化特征,也就是营养摄入不足和摄入失衡的双重性。
在地域分布上,我们曾经将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关注对象放在农村;将营养摄入失衡的主要关注对象放在城市。现在根据2002年的调查,实际情况比过去更加复杂,城市中也有“不足”,农村中也有“过剩”。人们常说的富贵病,即因营养素摄入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已经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
2、贫困农村营养攻坚任务繁重
虽然经过各方面的长期努力,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贫困农村的营养状况依然很不乐观。贫困农村人口受到营养不良影响的比例竟高达2/3以上,这对于该类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
解决贫困农村营养不良,使该类地区居民的体格与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其劳动创造和参与竞争的能力,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责。
3、 城乡慢性病快速发展趋势必须遏制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