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个人理财

货币市场为什么应与财政政策配合?应如何配合?

货币市场为什么应与财政政策配合?应如何配合?

全部回答

2018-04-08

0 0
    货币政策为什么应与财政政策配合?应如何配合?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

2018-04-08

38 0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

2018-04-08

41 0
    货币政策为什么应与财政政策配合?应如何配合?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

2018-04-08

42 0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

2018-04-08

40 0
    货币政策为什么应与财政政策配合?应如何配合?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政的、计划的直接强制手段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经济的、间接的利益调节手段发挥作用。
  比如说,信贷规模管理及存款准备金的变动等手段就是较为直接的、强性的控制手段,而再贷款利率和买卖政府债券的办法就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手段。  一般情况下,采用直接的、强制的、行政的手段对经济控制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较为紧急和严重的经济形势下,采取这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只是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即由经济运行的惯性效应决定,在“紧急刹车”时容易在总需求增长受到控制的同时引起再生产的萎缩,而经济的、间接的即通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办法;对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时差固然要长些,但其副效果也较小。
    因此,采取间接的、经济的办法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失衡进行调节常常可以避免经济政策可能对经济运行带来的震荡性影响,达到所谓“软着陆”的目的。   ④选择配合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形式问题实质是松紧的相互搭配问题。
  这种松紧搭配共有四种组合方式:一是双紧;二是双松;三是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四是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  两政策的双紧或双松的配合形式一般只是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或极度疲软的情况下采用的办法,对经济会产生大的副作用。
  一松一紧的搭配更为实际,如果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需求水平偏高,就可根据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工具变量与调节目标的密切联系程度选择政策手段,以这一手段为主采取紧缩的调节措施,而另一辅助政策手段采取适度放松的调节方法,以使主要政策措施“软着陆”,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震荡。
       无论是货币政策措施还是财政政策措施,对于总支出、产量和物价发挥影响总要有一定的传导时差,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两种政策工具变量的时差长短如果有区别,时差较短的就可以称为快变量,时差较长的则可称为慢变量,快慢变量之间只有恰当地进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
     。

2018-04-08

39 0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
  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
    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
  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  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
  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
    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
  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
    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  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
    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个人理财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个人理财
个人理财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