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哲学

什么是自我意识?

上讲:“动物的反应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的意识则在劳动基础上形成了自我意识”。如何理解?

全部回答

2018-02-14

0 0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水平。自我意识又称自我观念或自我观,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可以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衡量。
    这就构成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

2018-02-14

79 0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是它不会自动产生意识。意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是由客观物质世界引起的。只有当客观存在外界的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使大脑和其他感觉器官同客观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
  
   个人意识的形成,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社会经历等个体实践的产物。整体性的泛指人类的意识,是由于劳动才能使猿逐渐演变成现代人,因此说,人(类)的意识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了(人类)自我意识。

2018-02-14

63 0
自我意识是一种意识,是只有在人脑中才能形成的意思,动物的活动多是本能,也有学习过程,但是没有形成意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哲学
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