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增加投入并不意味着增加收益?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经济学上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但是现实生活 中,往往并不是这样,投人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等,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相。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比如在农业生产中,一味地往田地里增加肥料,所获 得的产量一般是: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先是递增的,当达到一个高度后,再增 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都烧死,最后连种子都收不 回来。
作为生产者来说,总希望收益越多越好,为此总要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是,生产 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并不是投入越多,收益就越多。投入尽可能 多的成本,当然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收...全部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经济学上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但是现实生活 中,往往并不是这样,投人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等,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相。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比如在农业生产中,一味地往田地里增加肥料,所获 得的产量一般是: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先是递增的,当达到一个高度后,再增 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都烧死,最后连种子都收不 回来。
作为生产者来说,总希望收益越多越好,为此总要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是,生产 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并不是投入越多,收益就越多。投入尽可能 多的成本,当然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收益,但事实往往令人失望,因为成本与收益并不总 是正比递增的。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 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 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根据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 (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这种增加的产 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使总产量绝对地减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将其称为边际 收益递减规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从边际收益变化的角 度来看,由一个和尚挑水吃到两个和尚抬水吃,说明边际收益已经递减,当发展到三个和 尚时,已经递减到没有水吃了。这应该是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生动的写照。
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一学说在18世纪提出之后,引发了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观点 从递减性出发,引申出了企业的利润趋于下降的趋势,从李嘉图以后的众多西方学者据此 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持有极大的同情;另一种观点通过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强烈批判 这一规律,认为它抹杀了技术进步对收益递减的反作用。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递增是暂时的,而递减则是必然的。 边际产量递增是生产要素潜力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递 减,则是生产要素潜力耗尽,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所致。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短期内是无 法超越的,人们只能遵守它,而别无他选!
但是在一个充分长的时期内考察某种产品的生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否可以被超 越呢?
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的因素要发挥作用,人们是可以突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的。
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是突破边际收益递减的两个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方面人口翻了一番还多,而另一方面可耕地的面积却因种种原因 一直在减少,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有限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人,得到的产出的增加 将越来越少,这似乎很可怕,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再也没有出 现所谓的“粮食危机”。
这不能不归功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的突 破。技术创新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粮食单产不断取得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杂交水稻这项技术因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而对全球的水稻供应产生了革命性 的影响。
其次是农业用地政策这一制度创新发挥的作用,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1979年我 国实行了一项土地制度创新,那就是土地大包干制度,这一土地制度创新将对我国农业收 益的增加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改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但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 创新都需要企业的艰苦探索。
当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尚未完成,其他条件不变或仍然成立 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识到边际收益递减依然是作为一条规律而存在的。在短期,我们必 须尊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确定合理的投入限度;但在长期,通过积极地实施技术创新和 制度创新战略,打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可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从而获得更大 的发展。
在三个和尚的故事中,因考虑了这个因素,故事也有了新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 三个和尚渐渐地引入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和尚的制度创新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 吃,总比两个和尚抬水吃或三个和尚没水吃要好,寺庙里的方丈从长计议,决定立下个规 矩,鼓励三个和尚都能抢着去挑水。
为了奖勤罚懒,方丈规定,三个和尚各自挑水,到吃 晚饭的时候,看谁挑的水多就奖给谁一盘炒豆腐,谁挑的水少就吃白饭。于是三个和尚就 拼命抢着挑水,展开了挑水竞赛。通过这项制度创新,尽管寺庙里的和尚不断增多,但再 也没有缺过水了。
三个和尚的技术创新的故事:由于和尚们住的寺庙离河边比较远,一个和尚挑水一趟 下来,疲惫不堪,挑的水还不够多,于是三个和尚协作起来,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三个 和尚合作挖了一条渠,还装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负责摇辘轳,第二个和尚负责把水倒 入渠中,第三个和尚休息,彼此轮换,通过这种安排,三个和尚既轻松又有吃不完的水, 这是技术创新的力量给和尚们带来的福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