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乐、平安地度过一生的也有之…… 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 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子女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达95。 73%。此外, 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频率最高的分别为医生(24。8%)...全部
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期望孩子只要快乐、平安地度过一生的也有之…… 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
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子女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达95。
73%。此外, 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频率最高的分别为医生(24。8%),技术人员、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5%),演员、运动员、作家、翻译家(16。67%),这几项合计为80。
61%。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比例却不足2%。 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就我国目前就业人员的职业分布来看,前者的比例仅占6。91%,后者却高达73。79%;即使是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上海,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只有3。
87%。 在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名噪一时。“成功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与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成功的期望,了解每个孩子的特长,为他们创设成功的环境,鼓励孩子取得成功。 所以,对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讲究的。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一、拓宽期望面,不要只局限于智能与学业。 以智能高低、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将来是否有前途,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但事实上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具有许多评价标准。
在罗马,有个小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那么理想,成天郁郁寡欢。一次,父亲把他带上了罗马一座教堂高高的塔顶。 “往下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指着像蜘蛛网般的街道说,“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
假如你发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条路试试!”
多么聪明的父亲!他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表达了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二、期望应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形成对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设计一个未来的宏图,是一些家长乐此不疲的事情。
甚至在家长心目中,对孩子期望的高低也会出现攀比心理。 但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成功的家长,在对孩子有所期望之时,先不妨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有些行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智能水平,还需要有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孩子是否具备了,或者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或钟爱的;孩子的个性最适宜于从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
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甚至自己作为期望的参照物与出发点。 三、表达适度,激发动机。 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今的孩子,生存于信息时代,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所以他们生来就被置于五彩缤纷的天地里,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信息与指令。
比如说,凡事都要大人说了才去做,每天在电视屏幕前一坐就是两三小时,被动地接收着电视上的“精彩节目”。如此一来,那些真正源自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较低。 同样,父母喋喋不休的期望表达,就亲子间的交流而言,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动的角色。
其结果,要么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从,要么使他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家长的期望不屑一顾,还有就是使孩子产生“你越是要我这样,我越是要那样”的逆反心理。这样的期望,能对孩子产生作用吗? 一句话,第一次讲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讲就是陈词滥调了。
在一个适宜的时间与场合,与孩子一起探讨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其效果远远胜过一日十次的重复。 父母还应训练孩子成为生活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父母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多让孩子自己作判断、作选择,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将生存与发展作为自己的内在需求。
“外部力量要通过内部因素产生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同样的道理。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