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四川青城山常道观建筑有何特点?

四川青城山常道观建筑有何特点?

全部回答

2018-05-24

116 0
     常道观又称为“天师洞”,位于四川省青城山,原址为黄帝祠,因东汉时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修行,故称“天师洞”。隋大业年间(605—618)改名“延庆观”,唐朝时改称“常道观”,宋时曾称“昭庆观”,现用唐名。
   常道观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整个宫观依山势分布在白云溪与海棠溪之间的山腰峭壁上,殿宇、楼阁、外廊等随地形高低错落。  常道观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造,并由当时的住持陈清觉主持修建。
  后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筹资对天师殿、三清殿、黄帝殿、上茅庵及山门、道舍、斋堂等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三清殿是常道观的主殿,为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  殿前铺设通廊石阶九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六根,殿堂横列五间,正中高悬清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
  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清殿中供奉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他们被道教认为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三皇殿是常道观的另一座主要殿堂,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一尊,造像高约1米,于唐开元十一年(723)雕造,皆为坐像。
  道教以黄帝、老子为祖师,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并且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