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和重点字和特殊句式要7年级上

全部回答

2019-04-27

0 0
    题有点多,请稍等一下。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
  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
  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追问:重点字有什么追答:你没看到吗追问:能不能发过来,看不懂追答:好追答: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追答:这是是刻舟求剑的重点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