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高考

请问高考的标准分是如何计算的?

高考的标准分是如何计算的>?总是搞不清楚

全部回答

2019-02-13

0 0
    为解决不同科目分数之间的可比、可加问题,避免考试由于其难度变化带来的分数起伏,从1988年开始,作为高考标准改革的一部分,我国陆续在广东、海南、河南、陕西、广西、山东、福建七个省、自治区的高考分数报告中使用了标准分方法。
      一、标准分的基本原理    标准分是与原始分相对而言的,在某科目考试中,每道题目都有确定的赋分,阅卷老师根据考生该题目回答的准确性给出一定的得分,各题目得分相加后便得到该科目的总分,即为原始分。
    标准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之上,考虑了考生分数总体的分布特点,通过一定统计方法变换得到的。    标准分的计算有线性转换与正态转换两种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考中使用的是正态转换方法。
  具体为:首先把所有考生按科目总分(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算每一分数以下的考生占总数的百分比Pi ,然后从正态分布表中找出Pi对应的正态分数Zi,最后进行线性变换,就得到了该科目标准分Ti,其线性变换公式为:Ti=500+100×Zi    这样得到的标准分的取值范围为100~900如果要求考生各科目的综合成绩总分,就把考生各科目的标准分相加得到一个标准分的总分,再重复一次上述的正态转换过程,得到的就是综合成绩总分,取值范围也在100到900之间。
        二、标准分与原始分的差别    近年来,标准分的推行工作面临着社会方面的阻力,主要原因源于这样一个现象:同样一个学生,在使用原始分总分的排名,和他在使用标准分总分排名,和他在使用标准分总分排名,可能会不同。
  有时这种排名上的差别很小,有时却会比较大,这就有可能影响考生的录取。  于是那些使用原始分总分排名靠前而使用标准分名次靠后的同学就对标准分产生了怀疑,认为标准分不科学,不公平,影响了他的录取。
      事实上,他们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两种不同的分数报告方法带来的考生名次的变化,正是标准分科学性优于原始分的体现。我们知道,物理学上两种性质(单位)不同的物理量是不能相加的,比如说不能把长度(米)与质量(千克)相加,与此相类似,考试中的不同科目,比如说物理得分与语文得分,由于所考察的内容领域不同,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量,不能相加。
    以往高考总分的计算方法是把各科的原始成绩直接相加得到总分,实际上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因此使用原始分求总分的方法是不科学、不公正的。标准分则利用了考生群体的信息,将各科目成绩统一到同一个单位尺度上来,使各科成绩可加、可比,使用标准分求得的综合成绩总分,真实地反应了考生的情况,是高校录取时间的可靠依据。
    因此,使用标准分得到的综合成绩总分才是科学的,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三、我国标准分制度的使用现状    我国现在有七个省、自治区实行标准分制度,其中海南省、河南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与福建省的高考是“3+2”模式,其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对考生“3+2”每一门科目的成绩求标准分,然后将这五门课的标准分相加,求得标准分的总分,再对标准分的总分进行转换,求得考生综合成绩,也就是最后作为考生是否被录取的依据。
        广东省在1999年以前高考实行的也是“3+2”模式,标准分计算方法与以上六省(区)相同。1999年,广东省高考率先进行了“3+X”改革,“3”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科目,“X”是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指定的考试科目,报考该校的考生除参加三门基础科目考试外,还要参加“X”科目的考试;而对高校未予要求的考试,“X”科目考生可以不考。
    广东省的标准分转换方法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科目与“X”科目分别转换得到分科标准分,然后把语、数、外三科标准分相加进行二次转换,便得到基础科目综合成绩。录取时,根据考生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综合成绩划定重点、本科、专科线,再根据实际参加的某X科考试生组的标准分划定重点、本科、专科单科录取线,最后根据他们的相应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综合转换分从高到低投档。
    2000年广东省高考将进行高考科目组“3+X”的改革,其中“3”仍然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课,而“X”则包含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的综合科目考试和从以上六科中选出的一个单科,综合科目考试是必考科目。
  分数转换时,也是先求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与某一门“X”科目的标准分,再把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标准分相加进行二次转换,得到基础科目综合成绩。  录取时,根据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和考生成绩,确定各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对本科和专科层次分别规定“X”科目的资格分最低分数线,综合能力考试与其它“X”科目的资格分数线相同。
  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先对第一批录取院校试行放权,由学校确定“X”的分数标准,在按规定比例投档考生中,学校自主决定录取与否,省级招生办公室不再审核退档名单,录取新生名册报省级招生办公室备案,第二批录取院校以及后续批次的院校继续由省级招生办公室确定高分保护线、审核退档名单和审核录取新生名册,其它按规定投出档案的考生录取与否由高校负责。
        目前,我国标准分的转换工作是以省、自治区为单位进行的,每位考生的标准分反映的是其在所参加考试省、自治区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因此,使用这种标准分比较不同省、自治区考生的水平是没有意义的。
  在实际招生工作中,招生院校需要对来自不同省份的成绩进行比较,教育部考试中心从1996年开始制作了标准分全国对照表,参照此表,可以比较来自不同省份的考生成绩,满足了招生院校的需要。   。
  

2019-02-13

103 0
你是那的人呀,为什么你会今天问这个问题,太巧了,今天我们上数学课也讲这个问题了

2019-02-13

133 0
    钻研起来就有些复杂了 高考标准化与分数换算 标准分的基本意义是能更直观的反应某考生在全省考生中的名次并且体现各个不同科目的影响。 比如,某年考试,A B两位考生,A比B的语文多2分,B比A的数学高3分,其它科目分数相同,则按传统积分,B的排名将在A之前。
  
     但是由于当年语文考卷特别难,语文的2分差值(即A和B的单科排名中)之间有1000名考生,而数学3分的差值间只有600名考生,如果折算成标准分,A的排名将在B之前。 总之,在标准分下,不同科目的分数是不等值。

2019-02-13

119 0
是广州的吗?最高为900分,即不论第一名考的如何他都是900分,然后以他的分为标准分进行折算

2019-02-13

134 0
    我来用通俗的语言说明:首先,原始分的弊病是他不能反映出一个考生在各个科目的水平,假如语文平均分113,他考了130,他的成绩就大大超出了平均,但是同样的,有人英语考了130,但平均分有120,那还是比较正常的,但他们两个人拿到了一样的原始分,所以不公平。
   标准分考虑了考生的总体分布情况,对总体进行了统计,计算出一个按正态分布的分数分布,平均水平500分,第一名900,倒数第一100分。  其中按正态分布,你属于不同的档次,分数就不一样。
   所以,最终就有可能出现原始分高的反而标准分低的情况。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高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高考
考研
小学教育
中考
高考
高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