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乌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乌龙,这个词常常出现,我却弄不懂它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

全部回答

2019-01-02

0 0
    从前,杨梅岭上有一户人家,两夫妻年纪已六十出头了,只有一个儿子,才十二岁。儿子长得漂漂亮亮,壮壮实实,从小很乖巧,七八岁上就能相帮爹娘做生活。爹欢喜他,娘欢喜他,把他起个名字叫喜儿。
  全村人都夸他是能干的好伢儿。  老夫妻疼爱儿子,不愿让他做个睁眼瞎子,就把他送到村中小庙里的私塾去读书。    有一天,学堂里放了早学,十来个毛伢儿,便一窝蜂似地奔到村外去耍子了。
    喜儿跟大家耍子一会,看看村子前头的烟囱已在冒烟,想起妈妈要烧午饭了,便急匆匆地奔回家去。他一脚跨进门,听见妈妈叫:“喜儿呀,水缸空啦,给我去拎桶水来。”  喜儿应一声,放下书包,拿起水桶走了。
    走到溪边,看见有两条泥鳅在水里穿来穿去,抢一颗珠子。他觉得很有趣,便把泥鳅赶开,将那颗珠子捞了起来。  喜儿拎着一桶水,捏着一颗珠子,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别的伢儿见他拾到个好玩的东西,就蹦呀跳呀奔过来要看一看。
  他只怕别人拿了珠子不还他,就把珠子紧紧捏在手心里,举得老高老高的。  伢儿们哪里肯放,一声喊就拥上来抢,喜儿招架不了这许多人,忙把珠子含要嘴里。伢儿们便拧他的脸蛋,掰他们的嘴巴,还在胳肢窝里呵痒。
  喜儿想喊妈妈来解救,他把嘴巴一张,不料声音没喊出,那珠子却“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  喜儿吞下珠子,觉得很可惜。他回到家里,妈妈还没有烧好午饭。  喜儿闲着没事,就解开书包,合出笔墨砚瓦,放匙水,磨洼墨,正正经经地伏在桌子上描红字。
  过一会儿,妈妈从灶下端出饭菜,不觉吓了一跳。她看见儿子面孔胀得发紫,眼睛象铜铃般地突了出来,头上生出丫丫叉叉的两只角,嘴巴裂到耳朵边上,喉咙里“呼隆,呼隆”地响得象打雷一般,身子也越变越长了。
    原来喜儿吞进肚皮里去的是一颗龙珠--他变龙啦。  龙要有水才能飞腾呀!喜儿把头伏到砚瓦里面,舔去刚才磨的一洼墨水,马上变成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哗啦啦”冲出房屋,腾空飞了起来。
  乌龙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变粗,越变越长,龙头钻进乌云里,龙尾巴挂下来手拖在杨梅岭上。  一霎时,乌云遮住了太阳,狂风呼呼地刮,雷声隆隆地响,暴雨哗哗地下,乌龙吞云吐雾朝东方飞去。
    儿是爹娘的心头肉,怎舍得他远走高飞!老夫妻冒着狂风大雨,跌跌撞撞地奔出屋来,一面追赶,一面喊叫:  “喜儿呀,回来哟!”  “喜儿呀,回来哟!”  爹喊一声,娘叫一声,一声接着一声;乌龙听见爹娘喊他,就一叫一停一回头。
      爹喊了九声,娘叫了九声,乌龙总共停了十八停,回了十八次头。这时他已经到了钱塘江上空,把身子向下降落,顺江游到东洋大海去了。乌龙尾巴九个瓣,在杨梅岭上拖过,刮出九道沟沟,沟沟里灌满了雨水,潺潺地流成九条溪;乌龙一路回了十八个次头,他回头的地方积起了十八个沙滩。
  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溪十八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