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进水后为什么要繁殖饵料生物,怎样繁殖?
小型底栖生物是虾及幼虾良好的天然饵料,对虾吃它们不仅 长得快,体质健壮,而且抗病能力也增强,因此,人为地培养饵 料生物不仅对虾长得好,体质壮,也是降低养虾成本,减少投饵 对池底的污染的重要措施,应重视偁料生物的培养工作。 对虾的天然饵料繁多,几乎所有的小型底栖动物都可以吃, 并随着个体的增大,摄食的范围也增大。仔虾期主要摄食潮间带 的底栖硅藻、猛水蚤、砂壳纤毛虫、有孔虫、涟虫类等小型甲壳 动物,随着生长可以捕食小型多毛类(海稚虫、伪稚虫)、小型 贝类(小贝苗、狭口螺、瓞沼螺)、蜾赢蜚、钩虾等。 更大的对 虾则可捕食蓝蛤、肌蛤、小沙蚕、小虾、小蟹等较大的底栖动 物,偶也能捕到浮游动物。因...全部
小型底栖生物是虾及幼虾良好的天然饵料,对虾吃它们不仅 长得快,体质健壮,而且抗病能力也增强,因此,人为地培养饵 料生物不仅对虾长得好,体质壮,也是降低养虾成本,减少投饵 对池底的污染的重要措施,应重视偁料生物的培养工作。
对虾的天然饵料繁多,几乎所有的小型底栖动物都可以吃, 并随着个体的增大,摄食的范围也增大。仔虾期主要摄食潮间带 的底栖硅藻、猛水蚤、砂壳纤毛虫、有孔虫、涟虫类等小型甲壳 动物,随着生长可以捕食小型多毛类(海稚虫、伪稚虫)、小型 贝类(小贝苗、狭口螺、瓞沼螺)、蜾赢蜚、钩虾等。
更大的对 虾则可捕食蓝蛤、肌蛤、小沙蚕、小虾、小蟹等较大的底栖动 物,偶也能捕到浮游动物。因此,培养基础饵料应是多样的,不 能只培养某一种动物。为了培养上述小动物,首先应培养这些小 动物所需要的饵料一浮游和底栖藻类。
并且应了解它们的生态 习性,适时地引进其亲体、卵子和幼虫,使其能在池内大量繁 殖。目前繁殖饵料生物的方法,一般是在清池后首先进水50-60厘米,然后适量施加肥料,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起来,水色 呈现黄褐、黄绿或浅绿色。
以后逐渐添加新水,并视水色情况, 分几次施加肥料,使放苗时的水深和透明度皆达放苗要求。放苗 后仍可据情继续施肥肥水。施肥的种类和方法,新建虾池以施有 机肥(如禽、畜粪)为好,每公顷可施1 500千克左右,分2-3 次投入,以后还可加施化肥;老池则施化肥为好。
化肥的种类多 用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铵、尿素、复合磷肥等。 其施肥量应根据原池水的肥度、生物组成而定,一般每次施氮肥 以含氮量计2毫克/升;磷肥0。2毫克/升(以含磷量计),前期 每2-3天施肥一次,后期每7-10天施肥一次。
当池水透明度 达30厘米以下时,应停止施肥。若肥水后水又变清,或出现异 常水色,可能是由于原生动物、甲藻等大量繁殖所致,可排掉池 水,重新纳水引种肥池。也可从浮游生物种类和生长状态良好的 蓄水池或临近虾池内引种。
此外,在对虾放苗前和养殖初期,还可从海滩、盐场C水池 中,采捕蜾赢蜚、钩奸、沙蚕、拟沼螺等饵料生物,移植入池, 使其在池内繁殖生长,为对虾提供优质饵料。但从防病的角度,要十分注意采捕环境,避免移入病毒携带者。
培养俾料生物,大体包括清池、进水、施肥、引种等几个环 节。方法虽然简单,但为取得理想效果,还应考虑如下方面:① 避免饵料生物的单一性。应根据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需 要及饵料生物的繁殖周期采取综合培养措施,这样可以相对延长 饵料生物在虾塘内的繁殖时间,使对虾能得到多品种的饵料生 物。
②在引进饵料生物时,应考虑到水体的负载能力和生态平 衡。③纳水引种应事先了解本海区有哪些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以 及它们出现的高峰时间,以便引种时避开敌害生物。④施肥少而 勤,根据情况“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早、晚 不施(中午前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