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平方米有多大啊
长江、黄河通常被称为中国的两条“巨龙”,从历史上看,这两条“巨龙”每天都在吞吐泥沙,都在为中国增加领土面积,在宋元明清时期,长江和黄河的泥沙还合并到了一起在长江口堆积,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所谓“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受此地形的影响,中国境内的河流从整体上看也是自西向东流。 换句话说,中国的西北内陆,地形较高,土壤较多,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势低平,海岸线众多,自西向东的大江大河正好把西北内陆的泥沙带到了东南沿海。东亚大陆地形图,西北高,东南低。当然,这种作用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首先,黄土的高原的侵蚀,自然侵蚀成分...全部
长江、黄河通常被称为中国的两条“巨龙”,从历史上看,这两条“巨龙”每天都在吞吐泥沙,都在为中国增加领土面积,在宋元明清时期,长江和黄河的泥沙还合并到了一起在长江口堆积,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所谓“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受此地形的影响,中国境内的河流从整体上看也是自西向东流。
换句话说,中国的西北内陆,地形较高,土壤较多,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势低平,海岸线众多,自西向东的大江大河正好把西北内陆的泥沙带到了东南沿海。东亚大陆地形图,西北高,东南低。当然,这种作用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首先,黄土的高原的侵蚀,自然侵蚀成分占去了70%,人类的因素只占3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黄河在上游一带还是比较清澈的,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开始变得浑浊,早在汉代的时候,就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说法。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侵蚀如此严重呢?黄土的颗粒比较细,土质比较松,容易受雨水的冲刷,而且黄土高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到了雨季,大量的泥沙被雨水携带到了黄河里面,黄土高原输入到黄河的泥沙每年在16亿吨,大约有4亿吨被黄河带到了下游平原一带。
黄土质地细腻、疏松,土层厚,养分充足,人们使用简单的木制工具就可以在这里开垦土地,因而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千百年来,人类在黄土地上开垦土地,破坏了森林植被,从而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进入到秦汉时期以后,人力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比较的严重,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也比较的严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注入东海。从自然因素上来讲,长江流域的地形西高东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丘陵、山地比较多,再加上这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在暴雨季节,雨水冲刷山地、丘陵,于是大量的泥沙就通过大大小小的河流,汇入到长江。
当然,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相对来说,自然的因素比较微弱,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的作用。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土壤是红土,富含氧化铁,有一定的粘性和可塑性,不容易被雨水冲刷,但是,随着魏晋南北朝以后,南方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长江流域山地、丘陵地带的植被被大量的破坏,水土流失就变得越来越严重。
秦汉时期,上海的川沙、南汇等地是海洋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也就是商周时期,今天上海的南翔、莘庄、横泾一带,还处于海岸线上,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公元4世纪的时候,也就是魏晋时期,海岸线进一步推进到月浦、北蔡、奉城一带,而到了公元11世纪的时候,也就是北宋时期,海岸线则到了川沙、南汇一带。
为什么魏晋时期,上海的成陆速度加快了呢?这主要是由于孙吴、东晋政权对我国江南地带的开发而造成的,在三国之前,皖南、苏南、浙江一带的山地、丘陵地带,还是原始森林,孙吴、东晋政权定都建邺(今南京市)、建康(今南京市)以后,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皖南、苏南、浙江一带的山地、丘陵地带,大部分被开发成了农业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从而直接加快了长江三角洲的淤积速度。
安史之乱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迁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又迎来了一次开发的高潮,至宋代以后,有所谓“湖广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农业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大量的森林被破坏,长江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多。
现在在长江的入海口,有一个岛屿,叫做崇明岛,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约为1225平方公里。在唐高祖武德年间,长江的入海口还仅仅只有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而到了唐中宗神龙年间,这两个小沙洲,“渐积高广”,发展成了崇明镇。
现在的崇明岛那么,崇明岛面积的增大,与黄河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黄河在崇明岛的发育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黄河之水和长江之水在有一段时间是并流入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府守将杜充为了在淮河一线阻挡住金兵的进攻,遂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扒开了黄河大堤,从此以后,滚滚黄河之水南下直奔泗水,从泗水汇入淮河,后来蒙古军队为进攻金朝,又先后在商丘、开封一带掘开了黄河大堤,黄河之水又分别通过濉水、涡水入淮,这就是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的时期。
黄河在“夺淮入海”的阶段,河水是注入黄海的,怎么会跑到长江口呢?黄海沿岸有微弱的岸流,而且是自北向南流,黄河的泥沙进入到黄海沉积了下来以后,又会随着黄海沿岸的海流,南下进入到长江的入海口,于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的泥沙同时在这里堆积,崇明岛的面积越来越广大。
在历史上,黄河不仅“夺淮入海”,而且还直接与长江合并入海,南宋、元、明时期,随着黄河的泥沙在淮河平原的堆积,使得淮河下游的万家湖、泥墩湖、破釜塘等湖泊的湖床逐渐抬高,众多的小湖泊逐渐连成一片,黄河、淮河的水量注入到这些连成一片的低洼地带,形成了面积为2000多平方公里的洪泽湖,明朝隆庆年间,潘季驯治理淮河和黄河的时候,把黄河固定在了新河道上,从此以后,黄河“夺淮入海”的局面形成定局,洪泽湖形成以后,淮河不再有单独的入海口,黄河之水通过洪泽湖的水道在三江营(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汇入长江,黄河的泥沙不仅在黄海沿岸堆积,这个时候,还直接跑到长江里来了,直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通过几次泛滥,才重新回归到渤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