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和X射线射的是什么??
说到放射线,大家都怕怕。 很多人都知道有X射线,还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为什麼要这样命名呢? 答案是,因为当时根本搞不清楚它们是什麼咚咚,X、α、β和γ就是代表了我们对它们的未知。 既然未知,那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根据什麼不同来分类? 强度?频率?电荷?。。。。。。 喔,都不是! 是根据它们的『贯穿能力』来分。 要说X、α、β和γ射线,就要从他们的妈妈-阴极射线先说起。 什麼是阴极射线? 就是从气体放电管放出来的一种奇妙的光线。 在1858年,德国的物理学家普立卡(Plucker,1801~1868)在观察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时发现正对阴极的管壁有...全部
说到放射线,大家都怕怕。 很多人都知道有X射线,还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为什麼要这样命名呢? 答案是,因为当时根本搞不清楚它们是什麼咚咚,X、α、β和γ就是代表了我们对它们的未知。
既然未知,那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根据什麼不同来分类? 强度?频率?电荷?。。。。。。 喔,都不是! 是根据它们的『贯穿能力』来分。 要说X、α、β和γ射线,就要从他们的妈妈-阴极射线先说起。
什麼是阴极射线? 就是从气体放电管放出来的一种奇妙的光线。 在1858年,德国的物理学家普立卡(Plucker,1801~1868)在观察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时发现正对阴极的管壁有绿色的萤光。
1876年,德国科学家Goldstein(1850~1930)认为这是从放电管里的阴极射出来的,就把它命名为阴极射线 这是一种充满了未知的射线,各国科学家纷纷进行了很多研究,希望能找出答案。
有人说它是电磁波,有人说应该是粒子流。 这二派人马进行各种实验寻找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展开了波与粒子的论争。 英国卡文迪西实验室的教授汤木生 (J。J。 Thomson,1856~1940) 从1890年起开始研究阴极射线。
他提出实验证据说,这是带电粒子流不是电磁波,他量出这种粒子的电荷和质量的比值( e/m 的值),1899年,他把这些粒子正式命名为『电子』。 『电子』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阴极射线的谜也解开了。
德国的实验物理家仑琴(Roentgen,1845~1923)也致力於阴极射线的研究。 1895年,他意外发现放射管里发出了一道奇妙的光,他用这种光照了一张他太太的手的照片,轰动了全世界。
但这种光线究竟是什麼,当时没有人知道; 有一些阴极射线所没有的性质,就命名为X射线。 仑琴的论文及照片引起了更多科学家的好奇,投入解谜的研究工作。 贝克勒尔(Becquerel,1852~1908)进行了很多研究,设法想解出X光的谜。
他对铀盐所发出的射线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有些性质和X光很像,有些则不同,例如铀射线和X光一样可以使底片感光,却无法像X光一样照出骨头的照片。 又是一种奇妙的射线,就称为贝克勒尔射线。 1897年,居里夫人以贝克勒尔射线当作博士论文的主题,促进了放射性的研究。
所以贝克勒尔就被称为放射性之父。 贝克勒尔射线就是所谓的放射线。 1898年,拉塞福(Rutherford,1871-1937)依放射线的贯穿能力,将放射线分为α、β射线。α射线很容易被吸收,β射线则贯穿能力很强。
不久,贝克勒尔发现,α射线不受到磁场作用而偏转,β射线会受到磁场作用而偏转。 1900年,维拉德(Villard,1860~1934,法)积极研究阴极射线、X射线。他无意间发现了另一种穿透性更强的射线,可以穿透金属箔片,但它不会受电磁场的影响而偏转,也不能在底片上成像。
又是一种新的未知射线,拉塞福将其称为γ射线。 1902年,拉塞福发表论文,将镭所辐射出来的射线分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很容易被吸收 β射线由高速的负电粒子所组成,从很多方面看起来都很像是阴极射线。
γ射线在磁场中不会偏转,具有极强的贯穿力。 命名活动结束,但是X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到底是什麼? 科学家继续做研究,解开这些射线的身世之谜。 1900年,贝克勒尔已证实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 1909年,拉塞福证实α射线是失去电子的氦原子。
他还用α射线去撞金属,撞出了原子的内部世界,又解开了一大堆谜团。 它们都不是电磁波。 1912年,劳厄(Laue,1879-1960,德) 由晶体绕射实验确定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1913年布拉格父子 (W。
H。Bragg,1862-1942;W。L。Bragg,1890-1971,英)提出量得X射线波长的理论。 1914年,拉塞福实验证实γ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比X射线短,能量比X射线高。 身世之谜终於全部解开~ 阴极射线和β射线的性质相同。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频率不同。 α射线和β射线不是电磁波,前者是氦的原子核,带2个正电;后者是高速的电子,带 1个负电。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