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张骞出使西域“曾经被人评价为无心插柳柳成荫,请问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全部回答

2018-12-15

1 0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系当时的大月氏,共同攻打匈奴,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以上,可以说张骞出使西域没完成本身任务,但是客观上起到了联系各个部落,加强民族交流的作用,所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可以说是正确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