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门塔、龙山文化遗址?
四门塔
分类: 佛塔
年代: 隋
位置: 山东济南
特点: 亭式石砌佛塔
四门塔
注释
四门塔在山东济南神通寺,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 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 塔总高10。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全部
四门塔
分类: 佛塔
年代: 隋
位置: 山东济南
特点: 亭式石砌佛塔
四门塔
注释
四门塔在山东济南神通寺,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
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
塔总高10。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
龙山文化遗址
桐林(田旺)遗址
位于今路山、朱台两镇之间的桐林、田旺二村,故名“桐林(田旺)遗址”,1965年发现。
整个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由若干个遗址群组成,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历年来,在农事耕作中曾多次出土网坠、斧、镰、锛等磨制钻孔石器及黑、红、白质陶器。省文物考古部门也曾多次对其进行过勘探、发掘,发现遗址中心部位文化层堆积厚达3~4米,内涵十分丰富。出土遗物有罐、鼎、甗、鬶、盆、碗、杯、豆等陶器。
其中有极为少见的高38。5厘米、口径30。3厘米的夹砂陶鬲;有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高达116厘米、口径44厘米的灰陶甗。遗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鸟喙形。陶杯多仿竹节式,壁薄且轻,胎质细腻,釉质光亮。
在发掘中还发现了目前山东境内最大的龙山文化城 。
董褚遗址
位于今稷下街道办事处董褚村西南。东西约600米,南北约200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次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试掘,文化层较厚,一般都在2。
5米左右。有灰坑、窑址以及房屋遗迹等。出土遗物有石斧以及鼎、鬶、盆等陶器残片。
大蓬科遗址
位于今皇城镇大蓬科村东北。东西约600米,南北约300米,地势较洼。1987年3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有一古道通过遗址中部,并对其进行了试掘,文化层一般在2米左右。
出土遗物有鬲、盆、鬶等器物残片,陶色灰白,器壁较厚,多饰粗绳文。
于家庄遗址
位于今皇城镇于家庄南500米处,与齐国故城一河相隔。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400米。196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在临淄实习时发现。
文化层厚1。5米左右,未进行发掘,在农事耕作时曾出土过残石斧、镞、蚌刀、蘑菇形钮器盖等。多属龙山文化类型,也有岳石文化的典型器物。
其他主要山东龙山文化遗址
编号 名 称 地 点 方 位 范 围
1 崔碾遗址 边河乡崔碾村南 100×80米
2 石家毛托遗址 辛店街道办事处石家毛托村北 100×80米
3 于家店遗址 辛店街道办事处于家店村北 200×300米
4 王家庄遗址 稷下街道办事处王家庄村西 不清
5 蔡王庄遗址 敬仲镇蔡王庄村东 不清
6 河沟遗址 敬仲镇河沟村西南 350×200米
7 朱家庄遗址 敬仲镇朱家庄村东北100米 100×50米
8 大马岱遗址 皇城镇大马岱村西南 1000×800米
9 韩家六端遗址 皇城镇韩家六端 不清
10 崖付遗址 皇城镇崖付庄西北 150×100米
11 金召遗址 召口乡金召村南砖厂 300×300米
12 三中院内遗址 临淄三中院内 不清
13 葛家遗址 齐都镇葛家庄东200米 100×70米
14 苏家遗址 齐都镇苏家庙村东 200×200米
15 小杜家遗址 稷下街道办事处小杜家庄北300米 800×150米
16 石庙孝陵遗址 齐陵镇石庙孝陵 100×100米
17 赵王庄遗址 齐都镇赵王庄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