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综述是怎样的?
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积聚在人体的四大空间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脐以上);腹腔(脐以下),以及脊椎以内,从颈部到尾椎的所谓「太阳区」空间(后背内侧大空间),统称为三焦和后(外)焦空间。 能量在此四空间中混合、撞击、化合并产生新的能量,其运动、变化、积聚和形成之能量场的浓度以及其它性质、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各脏腑各机体部份的性能、病变,因而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路线,是人体所谓的「公转」与「自转」。 《空间医学》中的公转,就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至于厥阴,《空间医学》称之为自转。公转是人体之大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全部
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积聚在人体的四大空间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脐以上);腹腔(脐以下),以及脊椎以内,从颈部到尾椎的所谓「太阳区」空间(后背内侧大空间),统称为三焦和后(外)焦空间。
能量在此四空间中混合、撞击、化合并产生新的能量,其运动、变化、积聚和形成之能量场的浓度以及其它性质、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各脏腑各机体部份的性能、病变,因而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路线,是人体所谓的「公转」与「自转」。
《空间医学》中的公转,就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至于厥阴,《空间医学》称之为自转。公转是人体之大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过公转做调整。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空间医学》认识到人体细胞辐射与空间的关系,太阳区对公转与自转的重要性,以及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关系。
因此提出了以「症」为主,即以症状做为诊断依据,打破了以常规的病名做为诊断依据,对病名,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空间精微能量物质的运动和更新,是恢复人体功能的方法。
因为它们的运动,撞击了周围的细胞,从而能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故要使细胞功能恢复,必须激活细胞,改善其周围的环境,改变其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人体内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疏散。
能量运行特点,是细胞外空间的能量物质向上行,细胞内的实体物质向下行。在升降的运行中,细胞与空间能量的撞击,是细胞运动的动力之一。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只有这些空间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才能回归自然,恢复和保持健康。
细胞的运动与细胞的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细胞周围空间能量的压力与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开合 与辐射。周围空间能量浓度越高,压力越大,其细胞内的物质越积聚,即形成传统中医所谓的气血淤滞,它是造成细胞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
脏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质、能量不能疏散,从而形成淤滞所致,即气血不通而形成疾病。《空间医学》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抽象、升华,不已脏腑之分为主,而着重于人体的四大空间;不已经络之说为主,但着重于人体的公转和自转;不已系统之论为主,却着重于细胞群体;不已病名为框框,以身体本身反应的症状为依据。
因此,与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有所不同,前者仅起到先导、基础、参考的作用,《空间医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及简明,因此易学、易用、易普及之特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