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你了解汤显祖及其传奇《牡丹亭》吗?

你了解汤显祖及其传奇《牡丹亭》吗?

全部回答

2016-09-18

52 0

    汤显袓(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晚年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祖上四代有名。他14岁进学,21岁中举,曾受教于 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万历三年(1575年)汤显 袓刊印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
  作者于万历五年至七年的143首诗和3首赋编为《向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戏曲家徐渭的热 情赞扬。  从隆庆五年(1571年)起,汤显袓曾接连4次往北京参加 应试,却因谢绝首辅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
  直到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1583年),汤显袓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又 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但他因与顾宪成等好友批评朝政并被卷 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中,而使自己的作品《紫箫记》(后改编为《紫钗记》)也遭到查禁。
    万历十五、十六年,江南大饥荒,汤显袓不 仅是目睹者,而且作为一名低级官员,他自己也深深感到了生活的 艰辛。他在诗中说:“精华豪家取,害气疲民受。”显示出他对社会现实还是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汤显袓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五年,他和黎庶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措施。  他曾在除夕遣囚度岁,元宵节纵囚观灯。万 历二十六年(1598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就要来到,他从北京述 职后径自返回临川。
  同年秋天,他从临川东郊文昌里迁居城内沙井巷。著名的玉茗堂和清远楼就建在这里,传奇《牡丹亭还魂记》也 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又写出传奇《南柯记》,次 年创作《邯郸记》。  它们和《紫钗记》《牡丹亭》合在一起,总名“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
  汤显袓罢官后的第二年,曾在临川和李贽相会。《牡丹亭》所表现的强烈的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在当时除 了李贽《藏书》卷37的《司马相如传》之外,还没有另外一位思想家 如此明确地提出过。
    和许多古典作家一样,汤显袓在思想上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并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另 一方面他又对科举、八股文和应酬文字表示厌弃。一方面他企图在 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却又讥笑服食丹药、迷信轮回说的方士们。
  万历四十四年这位以“茧翁”自署的天才——汤先生撒 手西去!《牡丹亭》是汤显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思想和艺术同时臻于成熟的作品。  故事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读《诗经•关雎》 而春心萌动,私出游园,当即在梦中和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 怀春而死。其父升官离任,在杜丽娘的墓地(即以前的花园)修造一座梅花观。柳梦梅进京应试,观中借宿。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竟和画中人阴灵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得以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
    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丽娘之墓 被发掘,柳梦梅又不告而别,就往淮安告发其盗墓之罪。柳梦梅在 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内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梦梅受丽娘之托,送家信告知还魂的喜讯,遂被杜宝囚禁。
  敌兵退 去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 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其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以圆满解决。明代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并在《惊梦》《寻梦》《闹殇》等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 原句。
  二者的差别是:在小说中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即顺 利缔结;而戏曲中汤显袓却把原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  《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可爱的少女形象之 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然而她却从《诗经•关雎》中读出了传统教化(后妃之德)的另 外一种意义,即它实际上应该是一首情歌、恋歌。于是在婢女春香 的怂恿下,她大胆地越出绣房。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美丽 的自然景色唤醒了青春的活力。  她生活在弥漫着封建礼教气息、几 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看青春一瞬即逝,却无可奈何,只好把热烈 的感情蕴藏在内心深处。
  汤显袓没有因袭前人作品惯用的手法(如一见倾心、互通信物、后花园私订终身等),而安排杜丽娘于游园之后与情人在梦中幽会;《惊梦》之后又第二次到园中《寻梦》,这种爆发的激情,实际是以行动对现实世界做出的批判。
    其感人的力量还 在于它那具有强烈的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义 理想。这个理想是作为和封建势力对抗的力量而出现的,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这才是她思想和行动的主宰。
  汤显袓描写 杜丽娘的外貌很成功,但他对杜丽娘感情和理想的描写无疑更具魅 力。其笔下的杜丽娘并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 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 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汤显袓在《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 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全剧中对杜宝、陈最良、石道姑、胡判官这些从阳世到阴间的人物,也都给予了精到的描写和刻画,语言通俗而精练,其创作对当时 和后世可谓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后世的评论家往往把文采与汤 显袓相近的阮大铖、吴炳等看作玉茗堂派作家,实际上并不恰当。吴江派作家沈璟有一部《坠钗记》传奇,其《闹殇》《冥勘》《拾钗》 《仆侦》《舟遁》以至它们的主要情节都是在表面上模仿《牡丹亭》 的。
    真正从思想上、艺术上继承汤显祖的是清初戏曲作家洪昇,他承认他的《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玉茗堂四梦”在昆曲舞台上保持着历久不衰的魅力。《紫钗记》的《折柳阳关》,《牡丹亭》的《游园》《惊梦》《拾画》《叫画》,《邯郸记》的《扫花》《三醉》《番儿》等,都是昆曲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宝 贵遗产。
    汤显袓是站在他所处时代前沿的伟大思想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热爱戏剧艺术。其作品《红泉逸草》《向棘邮草》和《玉茗堂全集》等,都有明清刻本传世,并成为世界人 民的文化珍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地理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器乐/声乐
器乐/声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