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幼儿期

父母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发散思维呢?

父母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发散思维呢?

全部回答

2016-09-13

55 0
    让孩子“异想天开”,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圏,问在座学生这 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 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 “皮球”“镜子”等,可谓五花八门。
  或 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的 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大家是不是更加喝彩这些孩子的多彩 答案呢?对于成人来说,对很多事物都已是习以为常了,并不会再去仔细推敲,由此造成了许多思维上的定式。
    有些时候,谁能克服这种生活的习惯和思 维的定式,谁就是强者。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如要扬弃传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积极 的心态去认识和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需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让孩子“异想天开”。
  从小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孩子长大后更 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发散思维呢?(1)利用生活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时时处处存在着创造性教育的契机。
  如:观察 彩云。俗语说:“七月、八月看巧云”,七八月的彩云变化莫测,可引导孩 子观察云彩,“像什么,还像什么,一会儿又像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孩 子一定会给你编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来。  家长可引导孩子把观察的结果串 起来,编成儿歌,巩固孩子的思维成果。
  (2)引导孩子进行故事续编。家长可以在故事讲述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孩子续编故事 结尾、自由拼图讲述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发散思维的 发展。“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晚饭后,孩子又赖在妈妈的怀里,不肯上 床睡觉。
    “儿子,今天要不这样,我们石头、剪子、布,谁输了就由谁讲故事, 好不好?”这是以前没有的事,孩子觉得新奇,就答应了◦结果输了,妈妈就学 着孩子平时的语气,“孩子啊,妈妈睡不着,快给我讲个故事吧。
  ”孩子又紧张又有点儿得意,这时妈妈在一边鼓励他讲大灰狼的故事。“有一天,母亲叫小红帽去给奶奶送食物……”孩子开始小声地讲起来。   “然后呢? ”妈妈微笑地听着。“然后,遇到了大灰狼。
  ”孩子接着讲。“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未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残忍,于 是把森林中奶奶家的位置告诉了大灰狼……”“孩子,今天我们能不能想想假如小红帽发现面前的是狼,她会怎么 说呢?会怎么做呢? ”妈妈不露声色地引导着孩子。
    “小红帽,发现它就是狼……然后,她就装作没认出来……然后告诉 了大灰狼奶奶住在哪里,不过……”孩子就这样不太顺畅地讲着。“不过怎么样?” “不过,她告诉大灰狼的位置是错误的,看到大灰狼 飞奔而去,小红帽赶快跑到奶奶家,还特别告诉奶奶要多加小心,注意大 灰狼。
  ”孩子几乎一 口气讲完了这段话。  妈妈听完后,一个劲地夸孩子故事讲得好,还说这个故事和以往不同, 太有意思了。从此以后,孩子就经常以这样的方式给妈妈讲故事,孩子用 不同的情节讲同一个故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引导孩子去探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 他答案。  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 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 是启发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 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
       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 动力。要时刻记住孩子的思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要把思维搞得太固定化 和模式化。
  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能控制,放开思维,解放思维,卸下包袱, 用思维去遨游知识的海洋。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幼儿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幼儿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学龄期
幼儿期
幼儿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