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管理学

渔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有?

全部回答

2019-02-10

0 0

    1、我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从1993年起,养殖产量已占总产量的52。6%,从而使我国人工养殖水产品的产量超过天然捕捞产量,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产量超过天然捕捞量的唯一国家。
  20世纪60年代,我国突破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我国淡水养殖对象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  2000年,我国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740。3万t,占全世界的60%以上,是淡水养殖最发达国家。
  现在,我国水产品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1/4,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2。9kg),达32。9k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加上较大的人口增长规模,对动物性蛋白需求的增长,使得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呈日益增长趋势,今后我国渔业生产将仍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
    但另一方面,我国渔业资源状况并不理想,渔业资源已强度开发利用,潜力不大,渔业资源今后满足不了劳动力增长的需求。我国渔业资源安全总体基本态势是数量多,种类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并存,严重威胁着资源安全;资源保障过度依赖国内,对世界资源开发利用较迟缓。
       2。渔业资源的特性   渔业资源除了具有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所共有的稀缺性这一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a。再生性。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自行繁殖的能力。
  通过种群的繁殖、发育和生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数量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的数量达到平衡。  如果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且人类开发利用合理,则渔业资源可世代繁衍,持续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食物。
  但是,如果生长的环境条件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或者遭到人类的酷渔滥捕,渔业资源自我更新能力降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会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   b。洄游性或流动性。  这是渔业资源不同于其它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最显著特性。
  大多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即定时、定向、在一定区域里周期性地运动。如我国主要捕捞与养殖的湖泊均集中在长江、黄河和黑龙江流域,其中不少鱼类属于洄游或半洄游性,专门生活于湖泊中的鱼类不多。
     c。  共享性。江河湖泊和海洋的跨区域性及渔业资源的洄游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具有共享的特性。不少渔业资源种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会终生生活在某个区域内,大多会在多个地区的水域内栖息。
     d。多样性。渔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资源、虾蟹资源、贝类资源和藻类资源等;鱼类资源又可按地理区域分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高纬度的冷水性种类和在中纬度地区生长与繁衍的温水性种类;从分布上看,既有资源丰富的中上层鱼类,又有种类多样的底层鱼;从洄游特性来分,有较少移动的地方种、长距离洄游的近海和大洋种。
       e。地域差异性。渔业资源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组合特征等均有很大差别。海洋渔业资源的地区差异尤为突出。
     f。波动性。渔业资源受到气象、水文环境、人为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资源量波动性较大,这就造成了捕捞生产和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g。整体性。渔业资源和它生存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一种资源要素或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与其相关的其它资源要素的相应变化。
     3。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   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一般都经历“开发不足,加速增长,过度开发,资源管理”四个阶段。     a。开发不足阶段。渔业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或者渔获量远低于渔业资源潜在的再生产能力;   b。
  加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渔业发展迅速,总的捕捞能力和总渔获量迅速增长,渔业的发展处在旺盛时期;   c。过度开发利用阶段。若继续加强渔业资源的利用,则会进入过访问期间开发阶段,总捕捞能力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或继续上升,而总渔获量却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上。
    如果任其发展,渔业资源将崩溃灭绝;   d。资源管理阶段。当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则进入科学的资源管理阶段,总的捕捞能力将减少到一定的水平,使资源得到恢复,渔获量有所上升,并可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此阶段只有少数渔业资源能够达到,多数传统经济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都处在第三阶段。     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内含以下几个原则:   a。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必须满足全体民众的基本需求,它既扬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也扬代际间的公平。前者主要把支持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和消除贫困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后者要求本代人应合理利用资源,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b。可持续性原则。它要求发展要以环境的承载力为极限,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c。共同性原则。由于各国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发展水平面各异,可持续发展考虑的各因素的重要性就不一样,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模式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却是共同的。并且由于地球的整全性和相互依存性的特点,使得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实现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强调的是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渔业资源的特定内涵和自身特性,决定了某区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定是在该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等自然条件及相应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条件下进行。
  社会和自然又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就自然条件而言,尽管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并对该区域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有着重大的决定作用,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变化又是很小的,可视为既定不变的。
    因此,在既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条件下,研究人类社会对某区域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焦点便落在渔业资源本身、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渔业水域,以及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开发利用中的社会生产条件。
  离开渔业水域去探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然不切实际的,抛开具体的社会生产条件研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样是毫无意义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管理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管理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管理学
管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