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害羞,老爱哭怎么办?男孩子
如何对待“过度害羞”的孩子
依据心理学者的论点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此种特质有些人是与生俱有;有些人是受到后天影响所致。其实害羞对孩子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可以改变、学习的。
害羞是当小孩子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环境时,不安和尴尬等自然的反应。孩子会担心不知道怎幺说话、如何行动,因而退缩、封闭自己。
害羞孩子的退缩与不够主动,使同侪误以为他们不友善,不易与人相处,导致社交能力不佳,人际关系也不好。 较严重的甚至被同侪排斥,无法融入团体生活中。如果家有“过度害羞”或“过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可考虑从各方面协助孩子走出生活的阴影。
了解个性,支持接纳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全部
如何对待“过度害羞”的孩子
依据心理学者的论点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此种特质有些人是与生俱有;有些人是受到后天影响所致。其实害羞对孩子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可以改变、学习的。
害羞是当小孩子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环境时,不安和尴尬等自然的反应。孩子会担心不知道怎幺说话、如何行动,因而退缩、封闭自己。
害羞孩子的退缩与不够主动,使同侪误以为他们不友善,不易与人相处,导致社交能力不佳,人际关系也不好。
较严重的甚至被同侪排斥,无法融入团体生活中。如果家有“过度害羞”或“过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可考虑从各方面协助孩子走出生活的阴影。
了解个性,支持接纳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并承认害羞是自然的事实,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操之过急。
在孩子需要家长支持或协助的时候,给予额外的注意和体谅。
鼓励突破、培养自主
鼓励而非逼迫改变,接纳孩子的个性并不表示过度的保护与姑息。孩子在试图突破时,会有些许的尴尬,此时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励才会再向前走一步。
只要孩子的行为稍有改变,不论表现如何,都要鼓励赞美他的独立自主与勇气。
改变靠练习
父母在家应与孩子多加练习人际沟通的技巧,事先的演练在轻松气氛下进行,指导孩子应对进退、待人处世的原则,使孩子自觉有备而来,减少临场慌乱。
例如孩子在学校碰上“上台报告”的课程时,父母应当协助练习使之熟练,增强自我成就感。如果遇到挫折也知道如何去因应面对。
建立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建立于愉快的经验上。为人父母应协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专长与特点,针对专长部份。
例如孩子对画画有兴趣,给他绘画的工具,介绍他参加绘画美劳的才艺班,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父母尽量避免过度干涉或强迫孩子不喜欢做的事,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友谊性支持
过度害羞的孩子在交友上较易遭到阻碍,友伴关系发展欠佳,父母应及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与包容力,由“一对一”的友谊关系发展到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处理孩子过度害羞的问题,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负向强化孩子害羞的性向,适度的引导有利于孩子走出害羞的阴影,而融入团体生活中。
孩子害羞怎么办
害羞,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唯一的差异仅是羞涩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不同而已。不少孩子在婴儿期即有此种现象,他们与不熟悉的人接触或处于新环境之中,即出现心跳加快,格外机警并出现退缩行为。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首先要告慰家长的是,尽管目前人们对害羞行为有着种种“见仁见智”之说,但科学家已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含羞是一种优势性格,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如,害羞的孩子较为聪明,看起来少言寡语,但勤于思考,多于行动,能吃苦耐劳,更富有创造性和实干精神,成年后也不会说长道短、播弄是非,因而多能受到他人的信任。
同时,害羞者往往心态宁静,不怒不躁,宽容豁达,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有利于身心健康与事业的成功。至于其中的奥妙,据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乃是得益于此类孩子的神经系统天生较为发达之故。
当然,也不容讳言其弱点。专家说得好,正因为这些儿童天生神经系统较为发达,因而在社会交往中会因自我意识强烈和惊慌而偏向于胆怯与退缩,难以与环境融恰相处,不易交朋友,可能影响其日后的事业与工作。
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适当的矫正还是必要的。
要找到矫正的办法,首先得弄清产生害羞性格的根源。传统的观点是,害羞性格乃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但最新研究发现,乃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凭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的害羞情感,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逐渐加以克服,但到了青春期以后往往变成了害羞的人。
因此,家庭的和睦,充满亲情之爱,关心孩子,鼓励孩子多进行人际交往,接触新事物,则害羞的性格可能减轻,并最终得到克服。正如俄勒岗大学梅阿利·罗斯巴德所说:“只要不让孩子突然遭遇未知事物而受过强刺激,而是让他们在松弛状态下接触新事物,孩子就会自然适应。
”这一点,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收起